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7 09:57:44

文档简介

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
48分
「给出的四个选项
有一个符合
要求
D
C
根据“道法自然
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C项正确。“反对掠
拯民
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
家虽然消极处
绝不是
争,而是要缓
在“无为
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D项错误
2.D(由材料“隋唐

教采取兼收并
密控制的政策”可知
力图借助
教巩固统治,D项正确
3.A(材
熹观点强调
养,故A项正确;材料中朱熹强调人们德行方
修养
权并

欲,材料

仪,故C项错误;“纲常名教”可以理解
常,讲求等级秩序,与材料中强调个人修养不符,故
4.B(从材料
以看出顾炎武特别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
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

项错误,材料主
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有道德;C
两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治学问的方法问题。)
C(材料中的“不拘一格”体现了古希腊建筑理念中的“自由”精神,而“集会场所”又体现了神
实际上是服务
文精神的体现,故选C
6.A(题干材料体现了加尔文教要求教会
众兄弟组成的大会,这就直接否定了天主
教皇的权威,故选
蒙运动在宗教改革以后,B错误;加尔文教仍然信仰上帝,C错误;加尔文教的宗教
改革并没有让人们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而是用一种新的宗教取代原来旧的宗教,D错误
从材料可知,启蒙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广泛传播,这说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社会基础,故选
然科学的兴起是在
所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题目“《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
看出是
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雕版印刷品,故选B。材料显示的是雕版印刷
教兴盛
Δ错误。材料没有显示造纸技术,C错误。材料无法显示雕版印刷出现了重大的改进,D错误。)
B(材料

绘画等方面的成就都比较
得出作者要
的是唐
术比
才料没有反
术门类的风格
材料没有反映名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排除C;唐代文学艺术并非只有现实主义风格,排除D
历史参考答案第
0.B(据材料中“仁
忠、孝、悌等美好品质不再是君子的
在书中刻

民身
知,明朝小说中融入了儒家
故选B。材料没有体
济对儒家地位
的冲击,排除Δ;材料反映的是巩固传统价值观,而不是动摇了传统价值观,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启
蒙思潮,排除
据题干信息“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可知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
的作用,故选C。根据材料可知
主张通过实验
不是
代圣人的研究成
排除A;伽利略发现
落体定律,并没有论证哥白尼的“日心说”,排除B;题意反映了伽利略
研究方法和主张,没有反映他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的内容
2.D(《物种起源》从进化论的
证了人类的起
物界
因此在基督教
据主流的西方社
大轰动
物种起源》主要
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并不
然选择法则的科学

起源》促进
们对生物起源的探索研究
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研究,排
物种起源》是
生物起源
基本规律,而非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C。)
材料“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并
利用”可见材料强调电对
业发展的影响,故选A。材料不是说“电力必然取代蒸汽力”,而是强调一切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
时代的标志是电器产品的纷纷
除C。D没有抓住材料的重
材料主要强调
4.B(解题时注意材料
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
知这反映的是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项。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向
的先河,抵抗派还没有付诸实践,A项错误;C项与魏源无关;D项是指林则
材料的第一句话可知,题
强调新文化运动对青年人的影响;再由孙中山的赞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上是空前的,故
到广大劳苦大众,因此谈
觉醒,A项错误
题干材料无关
提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

材料可知,增
资本”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选
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
民主专政理论是阐述有关新中国国家理论的学说,这里讲的是探求中国的革命道路,故B项错
误;枪杆
政权理论说明了掌握军队的重要
题目中探求革命道路不相符,故C项错误;“异
邪说”是“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
主义原
就是拒绝了城
市武装起义的理
项错误
8.D(邓小平要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国情决

平理论的重要构成并非依
项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

不符合题干设问角
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材料信息“在
术的支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可知,航天技术的发展
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C两项在材料
体现;B项说法错误
20.A(材料中毛泽东谈的主要是学术问题故排除B项,选择A项。在这里,毛泽东强调
展问题,不是真理问题,排除C项。在学术问题上并非自由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排除D项。)
历史参考答案第保密启用前
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D.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2.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D.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3.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倡导重德修身
B.适应皇权的需要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
4.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5.尽管古希腊神庙都用神的名字命名,但有些神庙不拘一格地把人像设计为柱子形式(如图1中的女神柱),而且神庙广场多为集会场所。这反映出古希腊()
A.建筑理念尚未成熟
B.把人视为神的奴隶
C.对人文精神的崇尚
D.注重民主政治需要
6.宗教改革的领袖加尔文提出,神职人员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产生,即使是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这一主张()
A.旨在打破天主教皇的至高权威
B.借鉴了启蒙思想家的一些理念
C.目的是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
D.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7.下表为18世纪中后期欧洲思想界部分情况简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欧洲思想界情况(部分)英、法等国的沙龙、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流前沿思想的重要场合
欧洲国家科学院、科学学会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德意志哈雷大学、哥廷根大学实行宗教宽容,学术相对自由
意大利维柯《新科学》、贝卡里亚《论犯罪与惩罚》发表
A.科学观念与人文思想相交融
B.近代自然科学逐渐兴起
C.国家间文化发展不平衡
D.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8.《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约一尺见方,纸张为纤维较粗之黄麻纸,边上有一行字清晰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据此可知当时
A.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兴盛
B.四川地区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C.四川地区的造纸技术最发达
D.雕版印刷术出现了重大改进
9.“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说明唐代文学艺术
A.风格多样,兼收并蓄
B.发展兴盛,全面繁荣
C.名家辈出,相互影响
D.面向现实,关注社会
10.明朝冯梦龙所著“三言”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美好品质不再是君子的专利,在书中刻画的市井小民身上也有体现。材料表明()
A.商品经济冲击儒家地位
B.市民文学融入儒家伦理
C.小说动摇了传统价值观
D.晚明出现启蒙进步思潮
11.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伽利略()
A.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B.论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
C.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D.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有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A.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
B.促进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研究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重新认识了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13.恩格斯曾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材料反映了
()
A.电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B.电力必然取代蒸汽力
C.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动力在工业中的地位
14.《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5.民主与科学使当时的青年如获至宝,中国文化界也为之气象一新。孙中山先生赞叹这是“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促使中华民族出现巨大觉醒
B.将抨击封建专制运动推向高潮
C.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6.“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17.“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C.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18.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邓小平提出此项要求的主要依据在于()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19.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如近年来,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已经研制了属于自己的牛奶无菌软包装“康丽包”,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材料表明()
A.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
B.航天技术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C.我国已走向可持续发展轨道
D.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0.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问题上坚持“百家争鸣”
B.在艺术问题上坚持“百花齐放”
C.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D.坚持学术的自由化
21.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的96名院士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未来的幻想
C.对自由的追求
D.对现实的批判
23.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报告会,以下是一系列报告的标题:《司汤达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作品赏析》高尔基和他的(母亲)》《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推断,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24.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这主要是指这部作品()
A.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B.充满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计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
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材料二 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学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化······若
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学思想的转向实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与朱熹义利观的不同。(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社会基础。(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2
根据材料中有关服饰的信息拟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分析须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论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
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深耻” ……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新文化运动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变化和丰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也由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8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法国文豪雨果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
光明与黑暗相关。”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就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
材料二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
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摘编自鲁迅《杂忆》
(1)材料一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