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词多义[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6-17 15: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把握及解题 方法指导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原形毕露、纤毫毕见:
毕其功于一役、毕业典礼:
升旗仪式完毕:全、都
全、都
完成
完成
色愈恭,礼愈至:
寡助之至:
至高无上、至关重要、至理名言:
水至清则无鱼:
自始至终、至死不屈:周到
极极 / 最极到宾客意少舒:
少安毋躁:
少见多怪:
陈涉少时:
少男少女、少年老成、少壮不努力:稍微稍微、略微
与“多”相对年幼、年轻(音shào)年幼、年轻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康师傅方便面,老少咸宜
《巨星总动员》并非老少咸宜 全、都 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现象 鲜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味道鲜美:
数见不鲜:
鲜廉寡耻:鱼名 新鲜的肉/鲜味 /颜色艳丽 一切新鲜的事物 少 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寒暑易节:
移风易俗:
几易其稿:
学习难,做人不易啊:交换交换 / 更替交换 / 更替 容易改变 / 变换 改变容易改变把握词义的方法:归纳比较法     分组归纳辨析多义实词
  摘录句子,标明出处,解释含义
在不同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查课文---前后勾连)
在成语中的含义(查成语词典)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的含义(查现代汉语词典—古今对照)把握词义的方法:构词/句式推断法
青树翠蔓 林寒涧肃 叩石垦壤
峰回路转(回,回环,转,拐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晖夕阴 晦明变化
素湍绿潭 起坐而喧哗者含义相同相近:含义相反相对: 含义相同相近:
求全责备——求,要求 责—
民殷国富——富,富裕 殷—
登峰造极——登,登上,到达造—
文过饰非——饰,掩饰 文—
扶危济困——扶,扶助 济—
比肩接踵——接,紧接着,紧挨着比—
怜香惜玉——怜,
心驰神往——驰,爱惜、爱
向往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
夙兴夜寐——夜,晚;夙,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
溯洄从之——洄, 溯,
避重就轻——就,
欲盖弥彰——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不躲避接近、趋向不掩盖
彰显把握词义的方法:词性推断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稍稍宾客其父 飞奔的马腰佩以宾客之礼对待把握词义的方法:组词法 衔远山,吞长江(衔接,吞吐)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修即长,指身高)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牵引,引,牵、拉)
(四通八达,极尽所能)
把握词义的方法:联想推断法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
弃甲曳兵 拖,拉
直面中考
2001年(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他为革命作出牺牲
B.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少壮不努力
C.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他把门关 上了
D.吾与汝毕力平险/原形毕露B、D(词性推断法)(借用成语法)“死”去“活”来 (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今: 古: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今: 古: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 古:
忠之属也
今: 古:
隔开、不相连/中间参与忠诚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2002年( )
A.为坛而盟/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A、C(词性推断法)(构词推断法/
组词法)(词性推断法/搭配法)(词性推断法)排除法 2004年( )
A.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临危不惧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走南闯北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闭门造车
D.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 奋臂高呼A、D(联想法/词性推断法/搭配法)(古今异义/死记法)(搭配法)(搭配法)熟悉文言词的基本常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005年(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无耻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负重行军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强手如云
D.媵人持汤沃灌 / 赴汤蹈火B、D古今异义搭配法词性推断法古今异义/借用成语法把握词义的方法:语境推断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开段,把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昔吴有二人,其(一起)评王者。一人曰:“好。”一人曰:“丑。”久之不决。二人各曰:“尔可来入吾目中,则好丑分矣。”王有定形,二人察之有得失,非苟(故意/特意)相反,眼睛异耳。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①,而天下平。” 【注解】前一个“亲”和“长”作动词,后?一个“亲”和“长”作名词,宾语。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相貌),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音字)牛(母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小马)。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
——《说苑·政理》
?五 语境联系法逢蒙①学射于羿(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离娄下》
今有人日攘(盗窃,窃取)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就,则)速(立即,马上)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一 归纳比较法
二 构词句式推断法
三 词性推断法
四 现代汉语组词法
五 联想推断法
六 语境联系法“死”去“活”来牢记-方法 祝你成功!孔子献计救火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①。哀公自将众趣(通“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②,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千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注释】①国:国都。 ②仲尼:即孔子。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没有染色的丝制品)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稍微)却(后退),吾恶紫臭’。”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官名,宫内侍卫)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