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因数与倍数(3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因数与倍数(3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5: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 使学生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3. 使学生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4.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时分配
1 因数与倍数3课时
2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2课时
3 公因数和公倍数2课时
活动课 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教学建议
联系具体的乘法算式,教学非0自然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探索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与部分倍数的方法,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因数和倍数知识更有应用价值。
1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与倍数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教材第30~31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 使学生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学生自由发言)
2.你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
揭示课题:本单元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研究除了0之外的自然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因数、倍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1。
(1)动手操作。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乘法算式。
板书:12×1=12 6×2=12 4×3=12
(2)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
提问:如果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3)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根据12×1=12呢?
小结:①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0的自然数。
②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只要满足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一个自然数,它们之间就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2.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2。
(1)你能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有目的地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指名板演。
强调:找因数的“有序”和“无序”两种情况。
(2)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3)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
明确: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3.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3。
(1)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
明确: 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1,2,3,4,5……来找3的倍数;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2)写的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用省略号表示)
(3)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4……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1页上面的“试一试”。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2.完成教材第31页下面的“试一试”。
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5,10,15……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1. 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再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改动呈现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方式。书上用12个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算式把摆法表示出来。由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个数是60的因数,同时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分析:求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即求60以内(包括60)的4的倍数,根据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分别列举出60的因数和4的倍数,继而得出结论。
解答:60的因数有:1,2,3,4,5,6,10,12,15,20,30,60;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一个数既是60的因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4,12,20,60。
答:这个数可能是4,12,20,60。
相关知识阅读
巧记倍数和因数
我们这里说的数, 都是非零自然数。被除数与积倍数,商与除数皆因数。 数中的1最孤独,一个因数占鳌头。非质非合就是它, 是数就是它倍数。 质数两因1本身,合数3因或更多。 最小质数就是2,4是最小的合数。个位零二四六八,2的倍数不离它。 我们管它叫偶数,其中的2很特殊。个位一三五七九,统统不能被二除。它的名字叫奇数, 奇偶分清不用愁。 偶数中只2质数,奇数中也多合数。 奇偶只用2去除,质合要看因个数。3的倍数也好找,数字之和用3除。 5的倍数看个位,零五出现5倍数。个位如果是鸡蛋,是2又是5倍数。下面我们记质数,百内质数不遗漏。 二三五七九十七,十一十三一七九。 三六后面跟一七,二五八后带三九,四一四三四十七,七的后面一三九。 因倍奇偶质合数,学好分数打基础。
第2课时 5和2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5和2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32~3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5和 2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使学生结合2的倍数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和2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5和2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1)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呢?反过来,如果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260是13的倍数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再圈一圈。看谁判断的快。
在下面的数中,圈出5的倍数。
25 402 270 3215 553 47290 5561
二、学习新课
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无数个)
(2)我们不可能研究所有5的倍数,怎么办呢?
提示:研究100以内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例4中百数表,要求:
①像这样在百数表中用“△”圈出5的倍数。
②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在组内交流并讨论 。
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刚才我们仅仅研究的是100以内5的倍数的特征,那100以上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谁能报一个数我们来试一试。254是5的倍数吗?
提示: 100以内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100以上的数也是一样。
(4)尝试判断:271,375,240,2357,64300这是5的倍数吗?
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请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出示教材例4中百数表,要求:
①像这样用“○”圈出2的倍数。
②观察2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0。
(3)刚才我们仅仅研究的是100以内2的倍数的特征,那100以上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明确:不仅100以内2的倍数有这样的特征,100以上的数也是这样。
3.奇数、偶数的认识。
同学们,是2的倍数的数和不是2的倍数的数,在数学中都有自己的名称,
(1)学生汇报。(板书:偶数,奇数)
(2)说一说偶数有什么特点?奇数有什么特点?
(3)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要看什么?(看它的个位,个位上是2,4,6,8或0就是偶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就是奇数。)
(4)偶数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什么数?(双数)奇数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什么数?(单数)
教师点拨:其实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偶数和奇数。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
第1题:
5的倍数:25,60,90。
2的倍数:12,48,60,72,90。
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60,90。
第2题: 略。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五”第5~6题。
第5题:
偶数:58,74,120,600。
奇数:89,231,155。
第6题:
(1)50,60,70,56,76。
(2)50,60,70,65,75。
(3)50,60,70。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和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和2倍数的共同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
教学反思
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 “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共同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2.对于数的奇偶性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讨、交流,使学生经历猜想、观察、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关于2的倍数的故事
在古老的印度,连年征战,屡战屡败。国王为此事伤透脑筋,国臣建议延请地方有名的术士来为国王解忧。国王见到术士大为欢喜,言明战胜之后必有重赏,术士却跟国王说,我不要金银珠宝,我只要米就好了。国王很纳闷,米这事太简单咯,很爽快的答应了。术士跟国王说,我要在棋盘上第一小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第五格放十六粒,以此类推,放到格子用完为止。国王一想,这还不简单,米多的是。答应的很干脆。结果,战事果然为之逆转,术士凯旋归来,国王依约给米,才发现不得了了,若依约给米,整个粮仓,包括国库的米都不够给呢!
第3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33~34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上节课,我们在百数表中发现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说出2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吗?今天我们要研究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揭示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猜测:①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②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
要求:在书本的百数图上把3的倍数用○圈出来,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二、学习新课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请每小组任意选择4个3的倍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看看各用了多少颗珠子。并填好记录表 :
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2)请仔细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引导: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
理解: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4)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了吗?也就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小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思考: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请大家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
第1题:3的倍数:45,51,96。
第2题:有余数的式子有:56÷3、802÷3。四、课堂小结
1.数学是很有趣的,数与数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本第34页“你知道吗”,再与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2.如果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234:2+3+4=9,因为9是3的倍数,所以234是3的倍数 ;
105:1+0+5=6,因为6是3的倍数,所以105是3的倍数 ;
245:2+4+5=11,因为11不是3的倍数,所以245不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小明现在还不到40岁,5年前他的年龄是3的倍数,现在的年龄正好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小明现在多少岁?
分析:不到40岁的意思是,他的年龄比40小。同时是2和5的倍数,这个是的特点是:个位上是0 ,符合这个条件的可能是10、20、30,5年前他的年龄是3的倍数,那么只有20这个数字符合要求,今年20岁的话,5年前是15岁,正好是3的倍数,所以小明现在是20岁。
解答:答:小明现在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