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旅游资源的观赏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
2.旅游过程是审美感受的过程,为了达到旅游目的,要事先了解景观特点、精选观赏点位、把握观赏时机。
3.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方法。
2.学习难点:观赏点位的选择和观赏时机的把握。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观赏旅游景观是在,旅游活动中获取美感的过程。
一、了解景观的特点:有些人文景观,如果不了解设计者的美学构思,观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精选观赏点位:旅游资源的各要素组合特征,决定了观赏时选择观赏点位的重要性;
1.观赏山水景观不要吝啬“半步”之劳
2.水边景观不要忽视“低位”。
3.注意附近景物的相互关系。
三、把握观赏时机:
1.自然景色随四季、朝暮、晴雨的变化而变化,人的观赏心情也随之有所不同。
2.观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时也必须把握时机。
3.旅游景观各个要素静与动的对比、稳定与变幻的对比尤其引人入胜。
四、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在观赏人文景观过程中,每个人被旅游景观所激发出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各不相同,这与每个人对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地位的了解有关。
五、提高审美素质:审美素质主要包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理解力、感受力和创造力三方面,在旅游景观欣赏方面尤其需要感受力和理解力。
第二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举例说明在旅游过程中如何把握观赏时机?(创新设计P36)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 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叙述是 ( B )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2. 欣赏自然景观时应当“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这样才能做( D )
A.抓住景观特点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在欣赏景观时要选择一个( B )
A.最佳时间 B.最佳位置 C.最佳心情 D.最佳天气
★★4.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生态)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日趋恶化的 ( B )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问题 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观察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14—15题。
女神司春 苍山云海 山水交映 珠帘挂川
★★★5. 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 A )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
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
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晴时、仰观
D.仰观、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
★★★6.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D )
A.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7.我国有七大古都,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古都名称:
(1)A 杭州 ; B 北京 ;
C 西安 ; D 南京 。
(2)同在河南省境内的古都是序号 E (安阳),序号 F (洛阳),序号 G (开封)。
(3)古都A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 杭州西湖 。
2.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学会用资料提供的信息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
2学会对景观成因进行分析。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分析旅游景观的特点与成因。
2.学习难点:山地景观、城市景观的特点与成因。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
一、山地景观——黄山
旅游资源丰富。
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景观特点 72峰:崔巍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
成因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常出现云海景观。
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因素造就。
二、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
旅游资源丰富,由8个大岛和100多小岛组成。
景观特点 热带海域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
世界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
由火山爆发形成盾形火山利于观赏和考察;
成因 地处热带,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植物茂盛;
多种文化融合:海岛文化、移民文化
三、历史遗产——中国长城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观特点 中国人文景观第一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奇观。
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双。 成因:古代军
事防卫工程。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因地制宜思想,与自然环境和谐;是自然地理界线(中段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四、城市景观——法国巴黎
①世界十大名城之一 ②景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卢浮宫。③景观布局体现欧洲文化特点——主要建筑位于广场中央。
第二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如何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
答: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②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以现代风貌为主等等。
③景观有何地方特色、审美特色;
④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的。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风景区与其相对应的成因,正确的是 ( A )
泰山——地质构造
长江三峡——流水沉积因素
钱塘江潮——气候
卧龙自然保护区——气候
★★2.黄山“四绝”中属于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是( C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3.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优美的海湾②金色的沙滩③世界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 ④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 ⑤剧烈而壮观的火山喷发过程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4关于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奇观的原因,正确的是( B )
①年代久远 ②规模之大 ③历史价值很高 ④军事防御功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 巴黎的古建筑多沿塞纳河两岸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①交通运输便利,利于获得建筑材料②沿河建设古建筑,欣赏价值高 ③使人文景观临河分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④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交通运输主要是水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6.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从雾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黄山雄踞于我国的 安徽 省南部山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类属于 岩浆岩 。
(2)说明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刻要地质作用极其表现形式。
答: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3)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的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答: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形成云雾。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