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精品学案:选修5第二章(学生版+教师版)(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地理精品学案:选修5第二章(学生版+教师版)(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29 08:29:38

文档简介

2.4中 国 的 生 物 灾 害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危害中国农作物的主要虫害、虫害造成的危害、虫害的分布。
2.了解鼠害及中国鼠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3.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主要分布地区。
2.学习难点:蝗虫、螟虫、黏虫等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1.蝗虫
(1)分布:蝗虫的多发区为 和 的沿海滩涂, 、 、 河的沿岸滩地, 、 的低洼地。
(2)危害:对农作物造成 灾害。
(3)防治: 和 。
2.水稻螟虫
(1)分布:是我国 的主要害虫,近年有向 扩散的趋势。
(2)危害:造成水稻 、 ,甚至大面积死亡。
(3)防治: 、 和 。
3.黏虫
(1)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 。
(2)危害:严重。
(3)防治: 、 和 方法。
4.松毛虫
(1)分布:广泛。
(2)危害:危害森林。
二、鼠害的分布与危害
1.鼠害的危害:糟蹋粮食、造成 、破坏 。危及 和 的安全、传播 。
2.鼠害控制技术主要包括 、 、 以及 等。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读课本图2-4-1和2-4-2,描述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关系;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这些地区多蝗灾?
★★★2.鼠害对草原地区有哪些危害?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东北地区农林业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多 C.人口多,诱捕多 D.农药灭害强
★★2.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3.有关我国蝗灾现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河河滩、沿海滩涂是危害最重的地区
B.近年来,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蝗虫在我国已基本消失
C.我国现今可实施飞机灭蝗
D.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4.黄淮平原农业区域为重蝗灾区的原因主要是( )
A.农业灭虫效果效果差 B.旱涝灾害多发
C.飞蝗天敌少 D.周边地区飞人多
★★★5.有关我国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农田鼠类每年吃掉的粮食与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数量大致相等
B.鼠害只会加剧草原退化,草原退化不会使鼠类密度增加
C.近年来,由于灭鼠技术得当,我国林业鼠害已越来越轻
D.鼠类不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某地洪涝过后,水位降落和干旱,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回答6~8题。
★★★6.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
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7.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害意识差
★★★8.近年来受此害虫危害较大的省区是( )
A.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 B.湖北、湖南、山东、山西、天津
C.天津、上海、北京、重庆、山西 D.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
★★★9.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 ,对我国危害最大,蝗灾重灾区主要在 ,这说明蝗灾发生与该地区 的气候条件有关。
(2)由于蝗灾发生的 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的趋势,原因是 。
(3)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 性生物灾害。它与 、 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2.4中 国 的 生 物 灾 害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危害中国农作物的主要虫害、虫害造成的危害、虫害的分布。
2.了解鼠害及中国鼠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3.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主要分布地区。
2.学习难点:蝗虫、螟虫、黏虫等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1.蝗虫
(1)分布:蝗虫的多发区为 渤海 和 黄海 的沿海滩涂, 黄 、 淮 、 海 河的沿岸滩地, 河北 、 山东 的低洼地。
(2)危害:对农作物造成 毁灭性 灾害。
(3)防治: 化学防治 和 生物防治 。
2.水稻螟虫
(1)分布:是我国 南方水稻 的主要害虫,近年有向 北方 扩散的趋势。
(2)危害:造成水稻 枯鞘 、 枯心 ,甚至大面积死亡。
(3)防治: 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和 化学防治 。
3.黏虫
(1)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 东部地区 。
(2)危害:严重。
(3)防治: 人工杀虫 、生物防治 和 化学防治 方法。
4.松毛虫
(1)分布:广泛。
(2)危害:危害森林。
二、鼠害的分布与危害
1.鼠害的危害:糟蹋粮食、造成 农作物减 、破坏 森林和草场 。危及 水库 和 防洪大堤 的安全、传播 疾病 。
2.鼠害控制技术:主要包括 物理防治 、 化学防治 、 生物防治 以及 综合防治 等。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读课本图2-4-1和2-4-2,描述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关系;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的特点;为什么这些地区多蝗灾?
关系:蝗神庙分布密集的地区,蝗灾严重。
分布:中国历史上蝗神庙与蝗灾分布以黄河下游地区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云南较多。而东南沿海近乎绝迹,特别是福建、两广、海南、台湾。
原因:(1)气候干旱,较适合蝗虫的繁殖生长;(2)干旱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繁殖。
★★★2.鼠害对草原地区有哪些危害?
危害:(1)使草原牧草覆盖率下降,有的地区甚至成为不毛之地;(2)破坏草原,严重的可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我国东北地区农林业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A )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多 C.人口多,诱捕多 D.农药灭害强
★★2.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D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3.有关我国蝗灾现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黄河河滩、沿海滩涂是危害最重的地区
B.近年来,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蝗虫在我国已基本消失
C.我国现今可实施飞机灭蝗
D.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4.黄淮平原农业区域为重蝗灾区的原因主要是( B )
A.农业灭虫效果效果差 B.旱涝灾害多发
C.飞蝗天敌少 D.周边地区飞人多
★★★5.有关我国鼠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我国农田鼠类每年吃掉的粮食与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数量大致相等
B.鼠害只会加剧草原退化,草原退化不会使鼠类密度增加
C.近年来,由于灭鼠技术得当,我国林业鼠害已越来越轻
D.鼠类不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某地洪涝过后,水位降落和干旱,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回答6~8题。
★★★6.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B )
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7.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C )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少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害意识差
★★★8.近年来受此害虫危害较大的省区是( D )
A.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 B.湖北、湖南、山东、山西、天津
C.天津、上海、北京、重庆、山西 D.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
★★★9.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 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 ,对我国危害最大,蝗灾重灾区主要在 黄淮平原 ,这说明蝗灾发生与该地区 旱涝频繁 的气候条件有关。
(2)由于蝗灾发生的 自然 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的趋势,原因是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
(3)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 爆发 性生物灾害。它与 水灾 、 旱灾 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2.5中 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编写人:庆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学习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地震灾害: 105° 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
(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 平原 ;
(3)旱灾:以 西北 、 华北 、 华南 、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4)海洋灾害:以 东海 海域最突出;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地势第二阶梯 ,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 东部省区 损失大, 中部省区 居中, 西部省区 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 东南沿海灾害区 、 东部灾害区 、 中部灾害区 、
西北灾害区 和青藏高原灾害区 六个灾害区。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
原因:此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向干旱区、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所以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
★★★2.填表完成我国灾情的东、西部差异。(优化探究P59)
名 称
东 部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人 口
数量多,密度大
稀 释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牲畜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 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牲畜掉膘或死亡
★★★3.为什么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答:(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南北跨的纬度、东西跨的经度都较多;(2)南北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差异大,致使南北自然灾害严重,北部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南部以洪涝、滑坡、泥石流为主;(3)而东西不仅自然条件差异大,并且农业类型不同,东西自然灾害灾情差异更大。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B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洪涝
★★★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A )
①地形、地质状况 ②气候气象特点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 C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两个省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它们是( C )
A.云南、广西 B.广东、山东 C.贵州、浙江 D.江苏、安徽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据此回答5~6题。
★★★5.这反映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D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种类多样且但灾次频发
★★★6.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B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洪涝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火山 ⑦寒潮 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⑧ D.②③④⑦⑧
范围广、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大。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C )
A.寒潮—霜冻—干旱—火灾 B.台风—暴雨洪涝—干热风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8.关于本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C.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9.下列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洪涝和干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B.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以气象灾害最为严重
C.水旱灾害主要是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D.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方易出现干旱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
2.5中 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学习难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地震灾害: 以西、华北及沿海岛屿;
(2)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 ;
(3)旱灾:以 、 、 、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4)海洋灾害:以 海域最突出;
(5)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特别是过渡地带。
2.自然灾害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 损失大, 居中, 较小。
二、自然灾害分区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海洋灾害区、 、 、 、 和
六个灾害区。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2.填表完成我国灾情的东、西部差异。
名 称
东 部 地 区
西 部 地 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人 口
农业部门
牲畜业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 险
灾情表现
★★★3.为什么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第三部分 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下列地区与主要灾害搭配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旱灾 B.西南横断山区—地震、滑坡、泥石流
C.东北地区—台风 D.西北地区—洪涝
★★★2.我国第三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
①地形、地质状况 ②气候气象特点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4.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两个省没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它们是( )
A.云南、广西 B.广东、山东 C.贵州、浙江 D.江苏、安徽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据此回答5~6题。
★★★5.这反映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种类多样且但灾次频发
★★★6.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洪涝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火山 ⑦寒潮 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⑧ D.②③④⑦⑧
范围广、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大。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A.寒潮—霜冻—干旱—火灾 B.台风—暴雨洪涝—干热风
C.地震—滑坡、泥石流、疫病流行 D.暴雨—海啸—火灾
★★★8.关于本次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C.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
★★★9.下列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洪涝和干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B.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以气象灾害最为严重
C.水旱灾害主要是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D.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方易出现干旱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列出本节知识体系:
我的疑问: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