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观察鸡卵的结构
说课流程
1
2
3
4
5
6
7
教材分析
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评价
板书设计
5
1、教材分析
2、实验教学目标
1、认识鸡卵的基本结构
2、总结鸡卵各结构的功能
1、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鸡卵的结构
2、对图文和视频资料进行分析,尝试归纳和总结
认同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及结构功能
学生自主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4、教法与学法
教法
学法
1、讲授法
2、问题探究法
3、讨论法
1、自主学习法
2、观察法
3、合作学习法
5、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视频动画观看
学生活动二
学生活动一
汇报学习
5.1课前准备
结合课本实验要求及我们的创新实验我准备了如下材料用具
5.2 汇报学习
1、实验开始前,学生小组代表根据自己回家观察到的鸡卵结构并结合课前发下去的导学资料的完成情况,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2、同学们对即将进行的实验充满兴趣,各个小组积极的讨论接下来的实验分工。
3、其中一个小组为了试一下能不能煮出黄金蛋而争论不下,都想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值得一说的是:
5.3学生活动一
鸡卵外部结构的观察
学生实验步骤:
(1)学生分别尝试用手掌用力握一枚鸡蛋,观察鸡卵是否容易碎。—— 卵壳有一定的硬度能起到保护作用。
(2)学生分别用放大镜观察卵壳表面是否光滑。—— 卵壳表面并不光滑,有很多小的凹陷,原来这就是气孔。
(3)在课本的基础上,一位同学把这枚鸡卵放在40~50℃的温水中,看到卵壳上面有小气泡冒出,再次验证了卵壳上有卵和外界相通的小孔 —— 气孔。
为了更好的了解气孔的存在,同学们进一步创新了如下实验!
鸡卵外部结构观察——创新实验
实验的操作步骤:
一位同学用大头针在鸡卵的钝端扎一个孔,并放在空的小烧杯上面。另一位同学用吸入空气的注射器向鸡卵内注入空气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卵壳上冒出了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卵壳上确实有卵和外界交换气体的气孔。
教师进一步引导:新鲜鸡卵是“活”的。
5.4学生活动二
鸡卵内部结构的观察1——卵壳膜
实验步骤:
找到鸡卵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卵壳除去。
实验现象:看到一层白色的卵壳膜
剥开卵壳后的图片
新鲜鸡卵
煮熟的鸡蛋
卵壳膜
鸡卵内部结构的观察2——鸡卵结构
观察步骤:
(1)学生用剪刀将卵壳膜剪破,观察卵壳下面的空腔——气室。(2)剪破气室下的壳膜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入到一个培养皿中。
(3)参照教材中的鸡卵结构图,找到鸡卵的各部分结构:卵白、卵黄、胚盘、系带和卵黄膜。
鸡卵内部结构的观察3——系带
剪断系带前的图片
剪断系带后的图片
摇晃后的卵黄不能继续固定在卵白的中间
说明系带具有固定卵黄的作用!
鸡卵内部结构的观察4——卵黄膜
实验操作:用力戳卵黄,观察到卵 黄流出
实验结论:卵黄外面有一层卵黄膜
黄金蛋的出现引发的思考
煮熟的鸡蛋切开后可以清晰看到卵黄和卵白——卵黄膜作为边界保护卵黄
5.5视频动画的播放——鸡卵的孵化过程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鸡卵结构的功能:
卵壳和壳膜:减少水分丢失
胚盘:发育为雏鸡
卵黄: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 主要营养
卵白: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水和部分营养
小结:鸟卵的孵化能完全摆脱水环境的限制
学生自己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总结:综上学习,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6、教学反思与评价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突出的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2、落实学生活动情况并进一步改进实验,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体验探究过程,共享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1、材料不新鲜,确实出现了黄金蛋
2、有一小部分同学实验动手能力薄弱,需进一步的加强
7、板书设计
重点突出
生动直观
条理分明
便于记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