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几减9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十几减9。(教材第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口算。
9+2= 9+4= 9+8= 9+7=
9+5= 9+6= 9+3= 9+9=
二、学习新课
1.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问题:还剩多少个?(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
(1)看懂图意,让学生说图意。
明确:小猴卖桃,总共有13个,另一只小猴买走9个,求还剩多少个。
提问:还剩多少个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片显示“13-9=□(个)”。
(3)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①小组讨论。
摆一摆,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
②汇报交流。
(方法一)借助图形,一个一个地减,减一个划一个。
计算13-9,画13根小棒,从中数一根划一根,共划掉9根,还剩下4根,即13-9=4。
(方法二)平十法。
把9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计算13-9,把9分成3和6,13减3得10,再减6得4。即13-3=10,10-6=4。所以13-9=4。
(方法三)破十法。
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十减9,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计算13-9,把13分成10和3,10减9得1,再加3得4。即10-9=1,1+3=4。所以13-9=4。
(方法四)想加法算减法。
想9加几得13,即9+( )=13。因为9+(4)=13,所以13-9=4。
追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计算13-9呢?
小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一个一个地减、平十法、破十减、及想加法算减法等。其中“想加法算减法”不仅快捷,而且有助于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
第1题:3 7 圈一圈略
第2题:6 8
第3题:(按列排)11 2 14 5 18 9
第4题: 10―9=1 14―9=5
18―9=9 11―9=2 19―9=10 16―9=7 13―9=4 17―9=8 15―9=6
第5题:(按列排)2 3 4 5 6 7 8 9 10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2、5、8、9题。
第2题:(按列排)6 6 7 7 8 8
第5题:15―9=6 14―9=5
第8题:11―9=2(支)
第9题:13―3=10(只)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十几减9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3-9=4(个)
答:还剩4个。
教学反思
1.首先例题是用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图引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卖桃的活动中,学习上也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情景图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了解了13减9的意义,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究13减9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层层深入的练习,锻炼了学生总结和寻找规律的能力,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4.在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多数能灵活运用“破十法”,但是有个别学生还是选择了一个一个倒着数的方法,甚至还要扳手指计算,看来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将这些计算的方法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猴子摘桃
大猴小猴来摘桃,大猴摘了18个桃,
小猴太小摘得少,为了使桃一样多,
大猴给它9个桃,小猴摘了几个桃?
题解:大猴摘了18个桃,给小猴9个后,大猴和小猴的桃一样多,都有18-9=9(个)桃。大猴给小猴9个桃后,小猴一共有9个桃,那么小猴摘了9-9=0(个)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