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6: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在本学期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本单元主要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初步掌握用分析法和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以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
课时分配
1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2 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熟练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介绍分析法、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从而使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有了具体的依托。不难看出,教材单独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意识这一观点。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分析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分析法和画图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1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第27~2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学会从问题入手和从条件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有关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获得克服困难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从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准备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
运动服有两种,分别是130元和148元。
运动鞋有两种,分别是85元和108元。
帽子也有两种,分别是16元和24元。
你知道可以怎样购买,剩下的钱最多吗?
二、学习新课
1.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这句话的呢?
提示:让学生积极发言,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法1:都买最便宜的就能剩下更多的钱,但是这样肯定买的衣服质量不好。
想法2:是不是可以买衣服贵一点,鞋便宜一点,或者买衣服便宜点,买鞋贵点呢?
想法3:购买的衣服和鞋的总价钱最低的时候,剩下的钱最多。
……
(2)数量分析,寻求策略。
①提问:通过分析上面的数量关系,你知道要先算什么吗?
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买东西用去的钱,我们可以先算出可能用去多少钱。
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种:130+85=215(元)
第二种:130+108=238(元)
第三种:148+85=233(元)
第四种:148+108=256(元)
②追问:算出这些和我们解决最终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可以比较一下四种情况哪种用的钱最少,这样就可以用带来的钱减去用的最少的钱,剩下的钱就是最多的。
③比较一下这四种情况哪种用的钱最少?
215<233<238<256,215元是最少的。
④那么剩下多少元呢?
300-215=85(元)
所以买130元的运动服和85元的运动鞋花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也就是说运动服和运动鞋都选择比较便宜的那款,用去的钱最少,剩下的钱就最多。
2.梳理思路,练习巩固。
(1)在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利用分析法,解决问题:“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从问题入手,求最少找回多少元,用去的钱就要是最多的。
根据例1中的信息可知,帽子有16元和24元两种,要想买3顶帽子用去的钱最多,就要买比较贵的那种,也就是24元的。买3顶需要24+24+24=72(元),剩下的就是100-72=28(元)。
验证:算一算买3顶16元的帽子用多少元,剩下多少元,和我们得出的结果比较一下。
16+16+16=48(元) 100-48=52(元) 52>28 所以买24元的帽子找回的钱最少,最少找回28元。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28~29页“想想做做”第1~3题。
第1题:(1)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缺少“每行有多少棵梨树”。(2)乒乓球的个数÷篮球个数=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个数的倍数,缺少“每袋有多少个乒乓球”。
第2题:24人
可以先算篮球组和田径组一共有多少人。
第3题:(1)4×4=16(元)
20+16=36(元)
答:1个茶壶和4个茶杯一共36元。
(2)4×4=16(元)
35-16=19(元)
答:1个热水瓶比4个茶杯多19元。
这两题都要先算4个茶杯的价钱。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一共用去多少元?
第一种:130+85=215(元) 第二种:130+108=238(元)
第三种:148+85=233(元) 第四种:148+108=256(元)
(2)最多剩下多少元?
215<233<238<256,215元是最少的。
最多剩下300-215=85(元)。
教学反思
1.在本节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得出数量关系式,进而解决问题。
2.本节例题难度不大,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数学的学习讲究系统性,本节是解决问题策略形成的基础课时,主要任务放在了对学生思考方式的培养上。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根木料长3米,把它锯成同样长的4根后还剩下2分米。如果用这4根木料来做方桌的桌脚,这张方桌的高大约是多少?
分析:由题意可知,做方桌的桌脚的4根木料的长度和应是3米-2分米,用4根木料的长度和除以4即可求出这张方桌的高。
解答:3米=30分米
4根木料的长度和为30-2=28(分米)
方桌的高大约是28÷4=7(分米)
答:这张方桌的高大约是7分米。
解法归纳:解决本题,先换算单位,然后根据除法和平均分的意义进行求解。
相关知识阅读
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问题为止。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