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4: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材第84~85页例3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笔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数的组成与加法计算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25= 35+32= 40+15=
11+44= 52-50= 34-11=
55-13= 66-13= 5+29=
14+21= 32-12= 84-12=
36-18= 40-4= 48-16=
二、学习新课
1.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情境图。
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枚?
(1)明确:小男孩有34枚邮票,小女孩有16枚邮票。
(2)教师引导: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板书:34+16。
思考:“34+16”等于几?
(3)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计算时都是用什么方法呢,谁能联系这道题说一说。
回答: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法,边听学生叙述,边演示过程。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如图,把散着的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10根,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有5捆,也就是50根小棒,即34+16=50。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计算。
如图,在计数器上先拨出34,再拨出16,此时个位上有4+6=10(个)珠子。10个一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拨去,并在十位上再拨入一个珠子,此时十位上共有3+1+1=5(个)珠子,所以一共是50,即34+16=50。
34+16  50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教师强调:个位上4加6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书写要求:用竖式计算时,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要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下面的横线要用直尺画。个位向十位进的1要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并且写得小一些。
2.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试一试”。
教师引导:个位上5加8得13,怎么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结果。
展示:
3.归纳总结。
提问:与同学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结合前面的计算,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
第1题:74 80 57 70
第2题:82 70 93 40 80 41 92 52(竖式略)
第3题:25+25=50(棵)
四、课堂小结
1.怎样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节内容有什么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34+16=50
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1.在本阶段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增加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3.教学中,教师组织了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莫忘记,
相同数位要对齐,
先从个位开始加,
个位满十莫着急,
要向十位去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