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3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3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9: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第38页例3、“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能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说一说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
二、学习新课
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用50元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1)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明确:首先算出花50元买完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再看剩下的钱中有几个5元,就能买几本笔记本。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如下数量关系:
50元-1个书包的价钱=剩下的钱数 剩下的钱数÷笔记本的价格=买笔记本的数量
(2)列式计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分步计算。
①先求剩下的钱数。
50-20=30(元)
②再求笔记本的数量。
30÷5=6(本)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变成综合算式,也要满足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要求,这里就需要把50-20添上小括号,来提高运算级别,所以综合算式为(50-20)÷5。
(3)探究(50-20)÷5的计算顺序。
 (50-20)÷5 ↓=30÷5=6(本) (1)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即先算高级)。(2)没有参与运算的除法照抄下来
2.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
(42-18)×30 95-(24+50)(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1)(42-18)×30 ……
=24×30 ……把“×30”照抄下来
=720 ……再算乘法得到结果
(2)95-(24+50)……
=95-74 ……把“95-”照抄下来
=21 ……再算减法得到结果
(3)归纳:如果算式中有括号,无论乘、除和加、减,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1~4题。
第1题:先加后除
 (170+40)÷3
=210÷3
=70
先减后乘
 24×(86-36)
=24×50
=1200
第2题:930 35 250 96
第3题:(列排)10 100 76 40 360 240
第4题:(48+36)×15=1260(元)
答:应付1260元。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 (50-20)÷5
=30÷5
=6(本)
答:用50元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6本笔记本。
试一试: (42-18)×30       95-(24+50)
=24×30 =95-74
=720 =21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计算混合运算式题,
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
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
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
先算里面再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