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 9.1 简单的数据汇总(1课时) 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 9.1 简单的数据汇总(1课时) 教案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21: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汇总、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以及活动课“上学时间”。本单元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结合以前学过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会分类、分段整理数据。
2.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分段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
1 简单的数据汇总 1课时
2 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课时
活动课 上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1 简单的数据汇总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简单的数据汇总。(教材第96~9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日期就是我们的生日,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咱们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最少呢?怎样收集这些数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收集的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
二、学习新课
1.分组整理数据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例1主题图。
(1)问题:你的生日在哪个月?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教师引导: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那么就得先收集每个同学的出生月份,不同的方法收集的效率不一样,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2)提问:你是怎样想的?该如何收集并整理这些数据呢?
收集方法的重要性。
收集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的方法有:
(方法一)逐一调查,再分类整理。
就是让全班同学每人写出自己出生的月份,再按一年12个月进行分类整理。如采用问卷形式,即每人写出自己出生的月份,再收集上来统一按月份进行整理。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方法二)分组调查,再汇总数据。
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调查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并把结果及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数
再把各个组统计到的每个月出生的人数进行累加,例如先把1月出生的人数相加,再把2月出生的人数相加……最后将每个月出生的人数填写下面的汇总表内。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数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调查人数较多,比较分散,问题较复杂的情况。
小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3)提问:一年分成几个季度,你知道是哪几个季度?在全班同学的调查中,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少。如果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应该怎样设计统计表?
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根据上面的汇总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全班同学中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
我们还可以把汇总表的数据按季度分类,填入下表,就可以得到哪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数
小结: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4)提问:如果要在全校同学中调查,又该怎么样做?你认为得到的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一定相同吗?
调查对象的差异性。
如果在全校同学中调查,调查的范围更广,统计难度也更高,可以先由各个班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将各个班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和自己班的相同。
小结:由于调查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7~98页“想想做做”第1、2题。
第1题:略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第2题:略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学习简单的数据汇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汇总
1.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2.把数据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3.由于调查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并分类整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课前参与、课中体会、课后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趣的统计故事
张叔叔是个统计学家,在家从不照管自己的孩子。一个星期六下午,张阿姨要外出买东西,就让张叔叔照看一下他们4岁的孩子文文。虽然知道文文好动,但张叔叔还是答应了。
晚上,张阿姨回家时看到张叔叔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吹气球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过马路10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10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张阿姨看了后不禁笑了,转头对张叔叔说:“你现在知道带孩子是多么辛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