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汽化与液化 课件(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6 汽化与液化 课件(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1:43:1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6节 汽化与液化(第一课时)
1.了解蒸发是一种液体汽化方式,能用分子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2.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列举并分析相关生活事例。
3.知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思考:水到哪儿去了?
液态
气态
汽化
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的微观实质
·水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速度有快有慢
·速度较大的分子在液体表面挣脱束缚,离开液面
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
1.了解蒸发是一种液体汽化方式,能用分子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2.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列举并分析相关生活事例。
3.知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A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
A. 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 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 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思考:
1.蒸发有快有慢吗?
2.猜测蒸发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
控制变量
1. 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2. 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 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进行实验
大量实验表明:
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取少量、等量液体,观察蒸发完所需的时间,比较蒸发快慢。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学以致用
1.了解蒸发是一种液体汽化方式,能用分子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2.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列举并分析相关生活事例。
3.知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2、(多选)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把盘子中的水倒入瓶子中
B.把湿衣服从树荫下移至阳光下
C.把湿毛巾挂在电风扇前吹风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C
蒸发吸热还是放热?
蒸发吸热,使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1.了解蒸发是一种液体汽化方式,能用分子观点解释蒸发现象。
2.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列举并分析相关生活事例。
3.知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1.在大热天,狗常会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说一说
这是因为狗没有汗腺,靠伸出湿湿的舌头,利用唾液蒸发来加快散热降温。
说一说
2.扇扇子为什么会使人感到凉快?用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会不会降低?为什么?
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使人感到凉快。
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流动的空气和温度计表面没有温差,不发生热传递,温度计玻璃泡上也没有发生液体的蒸发,所以读数不会降低。
课堂小结
1.汽化是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2.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在液体表面发生。
3.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液体蒸发越快。
4.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汽化与液化
(蒸发)
谢谢观看!(共17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第二课时)
1.了解沸腾是另一种汽化方式,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能用分子运动观
点解释沸腾现象。
2.知道沸点概念,了解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思考:
沸腾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状态? 温度?
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
一、探究水的沸腾
1.水沸腾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2.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3.水沸腾时会有什么现象
沸腾时水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
水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沸腾
沸腾时温度不变
实验观察
思考:
水沸腾时酒精灯持续加热,水温却保持不变。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从外界吸热吗?
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并持续吸热。
蒸发
沸腾
任何温度下,液体表面,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吸引,
离开液面。
液体表面,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吸引,离开液面
液体内部,气泡壁上速度较大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的吸引,进入气泡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①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③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④不容易观察到。
都是汽化现象,并且都需要吸热
① 同时进行;
②达到 才能发生;
③比较 汽化现象;
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对比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剧烈的
沸点
内部和表面
1.了解沸腾是另一种汽化方式,知道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液体
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沸腾现象。
2.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
实际中的应用。
1.下面关于沸腾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B.液体开始沸腾后,不需要持续吸热
C.液体沸腾难以用肉眼观察到
D.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
D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95 96 97 98 99 100 100 100 100
水的状态 未沸腾 沸腾 4.实验数据记录表
温度/℃
时间/min
A
B
C
AB段:未沸腾,温度在持续升高。
BC段:沸腾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100℃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液态铁 2750 水 100 液态氧 -183
液态铅 1740 酒精 78 液态氮 -196
水银 357 乙醚 35 液态氢 -253
液态萘 218 液态氨 -33.4 液态氦 -268.9
5.沸点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2)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几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①炼油中采用的分馏技术
利用原油中各种物质的沸点高低不同,使它们在不同的温度下沸腾发生汽化,而将它们分离出来的。
沸点的应用
氯乙烷 沸点12.3℃
②低沸点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用途。
运动员受伤时,医生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沸点只有12.5℃的氯乙烷药液。药液喷到运动员皮肤上迅速汽化,从皮肤上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受伤部位表皮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如图是某饭店推出的特色菜“纸锅烧豆腐”。在餐桌上,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纸是一种可燃物,为什么用纸做的锅在火焰上不会燃烧呢?
由于纸锅里有水,水的沸点低于纸燃烧所需的温度。当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在水烧干之前纸锅的温度是不会超过100℃,达不到纸燃烧所需的温度,所以纸不会烧起来。
思考与讨论
提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纸燃烧的温度是183 ℃。
1.了解沸腾是另一种汽化方式,知道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液体
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沸腾现象。
2.了解沸点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
实际中的应用。
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C
1、沸腾是一种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
2、 知道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但要吸收热量。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沸腾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共15张PPT)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第三课时)
1.知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 知道液化需要放热
清晨,原本干燥的玻璃和叶片上出现水珠,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液化
水蒸气
(气态)
小水珠
(液态)
活动
水蒸气液化实验
如图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了什么变化?
出现小水珠
液化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呢?
热玻片
冷玻片
大量实验表明:
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会发生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出现水珠
液化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呢?
1、降低气体温度
2、压缩气体体积 ?
乙醚液化实验
气体
液体
分子间隔变小
液化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呢?
1、降低气体温度
2、压缩气体体积
乙醚液化实验
①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②握住注射器的下端,注射器内的乙醚发生了什么变化 ?
液态乙醚消失,乙醚汽化变成乙醚蒸汽。
③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发生了什么变化?
乙醚气体体积被压缩,乙醚蒸汽液化成了液态乙醚。
实验表明:
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卫星
液氢箱
液氧箱
第三级
第二级
第一级
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在运载火箭里,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
1.知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 知道液化需要放热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吸热
B.使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小水珠出现在玻璃外侧
D.夏天,小水珠出现在玻璃外侧
D
液化 放热
气态
液态
汽化 吸热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 250℃左右。为了使卫星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护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热管热管温控技术。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应用
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汽化,蒸气沿气腔跑到冷端,在冷端放热液化后,又顺着吸液芯回到热端,如此循环往复。
液体在热端汽化吸热,使热端降温;
气体在冷端液化放热,使冷端升温。
从而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
热管传热原理图
吸热
放热
金属
外壳
气腔
吸液芯
热管传热原理
思考与讨论
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 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靠近壶嘴,水蒸气温度较高,没有液化,所以看不见“白气”。
上面一段,水蒸气温度降到足够低,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能够看见“白气”。
课堂小结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3、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液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