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2.1 认识时、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2.1 认识时、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5: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时、分、秒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教材编排时,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最后安排秒的认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的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能正确读、写整时、几时几分。
2.使学生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会在钟面上拨出或画出给出的时间。
3.让学生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分配
1 认识时、分1课时
2 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
3 认识秒1课时
教学建议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来呈现教学内容。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注重时间观念的建立。
4.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经验,先呈现表示接近整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
1 认识时、分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教材第8~9页例1、“试一试”、例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表示钟面上整时的时刻。
3.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整时,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明确1时=60分。
难点: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钟表、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简单地认识了钟表,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会更加了解手中的钟表。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时”。(教学例1)
(1)仔细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①钟面上有指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②钟面上还有1~12这样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
(2)看老师手中的钟表,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表示现在的时刻是8时,写作8:00。(边讲解边演示)
板书:8时写作8:00
2.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教学“试一试”)
提问:先说一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再写一写。(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
同桌相互说一说,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整理结果。
①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表示是6时,写作6:00。
②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表示是9时,写作9:00。
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1,表示是11时,写作11:00。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小结:在看钟面上的时刻时,应该先看分针是不是指向12,如果分针指向12,那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写这个时刻的时候就先写几,再写“:”,最后写两个“0”。
3.认识时间单位——“分”。(教学例2)
(1)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钟面,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①钟面被12个数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
②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追问:你是怎样数出有60个小格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所以可以五个五个地数,5、10、15、20、…、60,这样就可以数出一共有60个小格。
(3)思考: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拨一拨,看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了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①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②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了60小格。
③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
④我们知道了1时=60分。
……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时”“分”的概念。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思考和发现,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发现每次时针走1大格,分针都会走1圈,由此得出1时=60分】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10页“想想做做”。
第1题:8:00 12:00 4:00
第2题:
第3题:略
第4题:63 5 34 9 7 42 7 58 27 9 34 64
第5题:略
第6题:3
第7题:40 20(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本节内容有什么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时针是用来确定几时的,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是用来确定几分的,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
2.整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用“几时”表示;(2)用符号“:”表示。
教学反思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并掌握知识。例如:通过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2.注重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例如:由观察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到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为后面发现“时”与“分”的关系、认识钟表上的时刻打下基础。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午时三刻——“刻”是怎样的单位
古代除了用日晷(guǐ)记时外,还用漏刻记时。“漏刻”中的“漏”指带孔的壶,“刻”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件古代记时漏刻是元代所造,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套漏刻由四个漏壶组成,安放在阶梯样式的架子上,高2.64米。
漏刻在中国古代记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到近代西方钟表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推广,漏刻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