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千以内数的读、写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第31页例3、“试一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记数方法。
2.使学生会用计数器表示千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每个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能正确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千以内的数。
二、学习新课
1.古时的记数方法。
同学们,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记数的需要。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记数的吗?好好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第32~33页“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
学生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巡视了解情况。
2.千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例3)
(1)提问:谁能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出5个百,并告诉大家是多少。
引导学生回答:5个百就是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5个珠子,是500。
展示:
(2)追问:5个百、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该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呢?这个数是多少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教师指名汇报。
5个百就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5个珠子,3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个珠子,4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4个珠子,合起来就是534。
展示:
(3)思考:1个千该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呢?
引导学生回答:1个千就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1个珠子,是1000。
展示:
3.千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试一试”)。
写一写,读一读。(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①第一个计数器上的数由6个百和4个十组成,写作:640,读作:六百四十。
②第二个计数器上的数由4个百和6个一组成,写作:406,读作:四百零六。
教师适时引导:写数时,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写0占位;读数时,三位数的中间如果有0要读出来,个位上的0不读。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1~32页“想想做做”。
第1题:300 400 600 800 900 1000 700比较接近1000。
第2题:627 503 430
第3题:四百 二百五十 一百六十八 三百零二
第4题:896 530 100 689 503 1000
第5题:573中的“3”表示3个一,连第二个图;306中的“3”表示3个百,连第三个图;230中的“3”表示3个十,连第一个图。
第6题:(1)七百零七 七百零八 七百零九 710 711
(2)二百七十 二百八十 二百九十 300 310
(3)九百八十 九百八十五 九百九十 995 1000
(4)五百零三 五百零二 五百零一 500 499
四、课堂小结
1.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要注意些什么?
2.本节内容有什么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写数和读数,都从高位起。
写数时,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教学反思
1.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千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师通过利用计数器拨珠,让学生看着计数器读数、写数,帮助学生体会各数的组成。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数字的起源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绝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早期记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这些记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记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