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加减混合两步运算;笔算两、三位数加法的进位加和连续进位加;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退位减和连续退位减,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会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相加进行验算的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估算的策略。
4.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时分配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课时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课时
3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时
4 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1课时
5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1课时
6 三位数减两位数或三位数 1课时
7 被减数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
减三位数1课时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多种算法,促使他们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由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新的计算,探索算法,并将计算的练习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例如:乘车问题与加减混合运算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估算。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是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59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看这三个小朋友跳得多起劲儿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1)
同桌相互说一说。
①跳绳的三个小朋友跳得不一样多。
②小华跳得最少。
……
你想知道小红和小军分别跳了多少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看谁先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
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例1)
(1)提问:小红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明确:小华跳了45下,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
同桌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因为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所以求小红跳多少下,就是求比45多23的数,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5+23。
追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和小组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指名汇报。
①先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即40+20=60,再算5+3=8,最后把两次相加的结果合起来,即60+8=68。
②把23分成整十数20和3,先算45+20=65,再算65+3=68。
……
教师对学生的合理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提问:小军跳了多少下?你是怎样算的?和小组同学交流。
明确:小华跳了45下,小军比小华多跳28下。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求小军跳了多少下,就是求比45多28的数,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5+28。
组织全班交流算法,汇报结果。
①先算40+20=60,再算5+8=13,最后算60+13=73。
②先算45+20=65,再算65+8=73。
……
(3)思考:上面两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看法,汇报结果。
①第一题在计算时,没有进位。第二题在计算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②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最后再相加。
③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让另一个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计算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促使学生优化算法】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
第1题:(按列排)82 89 89 66 75 75 64 70 70
第2题:59 64 87 94 68 70
第3题:说说略68 92 94 86 55 77
第4题:61 70 75 三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第5题:答案不唯一,如:小军需要付多少元? 37+42=79(元) 答:小军需要付79元。
四、课堂小结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45+23=68(下) (2)45+28=73(下)
答:小红跳了68下。 答:小军跳了73下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口述算法和算理,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算,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开放了,学生怎样想就怎样算,使学生的能力展示出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大胆地被表现出来,有利于精彩课堂的生成。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写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号,“+”是在橫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数数学家F·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