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课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主要从发动战争的国家、战争过程、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表述。学习本课战争的相关内容,要了解战争爆发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情况、主要事件、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等。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时间、空间为突破点,战争结果可结合条约的内容得出结论。将两次鸦片战争作比较,从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签、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得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首先要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图片等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史料和学习,明白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第一章节:梦回天朝——圆明园复原视频导入
设问:
(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3)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2. 正课讲授。
第二章节:浩劫再现
《南京条约》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和平,战争的浩劫再次出现。
探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通过材料总结出英国商人认为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有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够多?②中国的赋税过重?引导学生
归纳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探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通过地图动态演示,强调时空观念,明确列强侵华罪行。
第一阶段:
1、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挑起争端
2、1857年,英法联合出军,攻陷广州
3、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4、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
1、1860年8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1860年9月,咸丰帝让奕 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3、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4、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历史史实,让学生谈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惋惜、悲愤等表达词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此外,重点讲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在战争第二阶段,奕诉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对两个条约进行比较学习。
《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
第三章节:趁火打劫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
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探究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影响有哪些?
通过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
3. 课堂总结。
第四章节:路在何方
通过对比表格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清政府政权的腐朽落后。
启示学生相关主题升华:
(1)勿忘国耻
(2)落后就要挨打
(3)弱国无外交
(4)综合国力是民族复兴的根本
(5)开放、学习才能使国家进步
(6)制度创新
附录:本课相关推荐书目: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