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1)开始: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2)特点:传贤变成传子,▁▁▁▁▁被▁▁▁▁▁所取代。
(3)评价:是生产力、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2、重点:西周的分封制
⑴实行:▁▁▁▁▁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东征后,大规模推行分封制。
⑵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分封的对象),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的义务;(受封诸侯的义务)
③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此外还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受封诸侯的权利)
?④诸侯之下,卿大夫又可在自己的领地内对士进行再分封。(层层封授)
⑶影响:①形成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受破坏。
(4)性质: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5)实质:奴隶社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
⑴由来: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⑵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⑶特点:▁▁▁▁▁▁▁▁▁▁(核心)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相对的。血缘上:
兄弟关系。政治上:君臣关系(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
⑷表现: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⑸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练习册2页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秦的统一:
⑴条件:▁▁▁▁▁变法后,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⑵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重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三要素)
⑴皇帝制度的确立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
②皇帝制度的特点:▁▁▁▁▁▁▁▁▁▁▁▁▁▁▁
⑵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①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实际虚设,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它是以皇权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的特点。
⑶地方全面推行▁▁▁▁▁制? ①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重点: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
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传承制度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相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重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㈠概念:应当分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同时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⑴、专制主义: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权、政权、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⑵、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⑶、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㈡基本矛盾: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重点:1、 君主专制的演进
⑴汉:汉承秦制:(皇帝制度的发展、设置三公)
? 汉武帝建立“中外朝” ?“中朝”亦称“内朝”——决策机构、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
? “外朝”——执行机构、由宰相等官员组成。
?⑵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先是尚书省,继而中书省、门下省)
⑶隋:确立三省制(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⑷唐: 完善▁▁▁▁▁制???▁▁▁▁▁——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审议机构(审核政令)??▁▁▁▁▁——执行机构(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特点:分权得以集权
⑸宋 ???“二府”—— ▁▁▁▁▁是最高行政机构;▁▁▁▁▁是最高军政机构
? 分割相权:▁▁▁▁▁——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作用:加强皇权
⑹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作用:加强皇权政治制度:?▁▁▁▁▁——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重点:2、 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②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派▁▁▁▁▁任地方长官;设▁▁▁▁▁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的祸根。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0+1+1)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河北、山西、山东归中书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地方设十个行省。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 代
制 度
选官标准
科举制发展历程
隋文帝:
汉代
隋炀帝:
魏晋南北朝
唐太宗:
隋唐宋—清朝
武则天: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中央来看主要特点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从地方来看主要特点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5、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练习册11页)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重点:1、内阁的创立??⑴背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政务繁多,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⑵时间:▁▁▁▁▁时期
(3)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特点:①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②▁▁▁▁▁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5)影响: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重点:2、军机处的设置? ⑴时间:▁▁▁▁▁帝时???
?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特点:▁▁▁▁▁▁▁▁▁▁。
⑵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第5课 古希腊民主政治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练习册13页)。
2、“城邦”的含义:包括市区和周边农村地区 ;具有共同▁▁▁▁▁的▁▁▁▁▁团体 (公民:▁▁▁▁▁▁▁▁▁▁▁▁▁▁▁▁▁▁▁▁▁▁▁▁▁▁▁▁▁▁▁▁▁▁▁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的特征:▁▁▁▁▁ ▁▁▁▁▁
3、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
①▁▁▁▁▁──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各级公民都可参加。
(3)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入选。
(4)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1)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2)设立500人议事会
(3)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4)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5)实行陶片放逐法
③▁▁▁▁▁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1)除将军外,一切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
(2)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3)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
(4)提高陪审法庭地位。
(5)国家为公民与公职人员发放工资与津贴,发放“观剧津贴”。
4、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 ▁▁▁▁▁▁▁▁▁▁
5、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索的民族性格。
②使雅典在众多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巨匠,为世界文明留下了重要遗产。
③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对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是西方和世界文明的一朵奇葩。
④保证城邦的独立发展。
消极方面①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
②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有权利局限,如轮流执政和抽签选举,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成为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隐患,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发展历程:
1、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的颁布。
2、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3、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的法律,即“万民法”
(注意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
4、6世纪,查士丁尼颁布的《▁▁▁▁▁》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二、核心:▁▁▁▁▁▁▁▁▁▁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三、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
③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法律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具有很大的虚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