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4: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溶液的形成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参考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蒸馏
3.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用油和汽油 B.碘和酒精
C.高锰酸钾和水 D.食用油和洗洁精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用汽油去油污与用洗涤剂去油污,其去污原理一样
6.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胡椒粉 B.食盐 C.植物油 D.面粉
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消毒酒精
8.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酒精和植物油 B.铁粉和铜粉
C.碳酸钙和蔗糖 D.蔗糖和食盐
二、填空题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随着温度的升髙,溶解度减小的是________。
(2)t2℃时,A、B的________相等。
(3)从A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t1℃时,要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10.t2℃时,将固体甲和乙各6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当温度在___________范围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3)图中a点为t2℃时甲的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5)向烧杯①中继续加入10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1.吃饭时,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你有什么办法清除掉油污,使衣服依旧亮丽如新?_________。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
(2)图2所示A~D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3)E中,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将E中溶液降温到20℃,有______g的固体乙析出。
13.按要求回答:
(1)下列是与水有关的几个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水是由大量______直接构成的;
②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③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______。
(2)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配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①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③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14.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收集的气体可用_______来检验。
(3)家庭中常用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家庭净水器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炭,活性炭起_______作用。
(5)下列少量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填序号)。
A.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食盐
三、实验题
15.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
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③……
[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16.“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⑴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⑵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⑶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
⑷D中所贴标签,请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______。
四、计算题
17.某5克物质(不含结晶水)溶于10克水中,得12克溶液,则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克.
18.实验室用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需要用多少毫升的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浓硫酸______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B
6.B
7.D
8.C
9.
(1)C
(2)溶解度
(3)降温结晶
(4)增加B物质或者恒温蒸发溶剂
10.A 0~t1℃ 不饱和 蒸发 甲物质溶解于水时放出了热量
11.使用少量汽油清洗油污(或把沾上油污的衣服放入溶有洗涤剂的水中清洗)
12.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 C 10
13.
(1) 水分子 物理 氧气##O2
(2) 是 氯化钾 AD
14.
(1) 氢元素、氧元素 氢原子、氧原子
(2)带火星的木条
(3)加热煮沸
(4)吸附
(5)AD
15.(1)为了显色,便于观察现象. (2)用滴管缓缓滴入乙醇.
(3)静置后观察,发现红色均匀,液体不分层.
16.14g ④ 偏小 加速溶解
17.2
18.100mL,。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