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章 人体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调节
第3课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课程标准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核心素养
1. 生命观念 通过“反射与反射弧”的分析,培养结构与功能观。
2. 科学思维 通过“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形成与关系的讨论,培养科学思维。
01
02
03
04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目 录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如果你的手指突然碰到滚烫的茶杯或刚出锅的馒头时,你会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烫。
讨论
1. 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 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烫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新课导入
缩 手 反 射
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到这种刺激,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信息,迅速缩手。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01
(1)概念: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举例: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3)结构基础:
反射弧
传入信号
感受外界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信号
做出规律性应答
分析综合神经信号
1.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刺激
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的结构一起构成感受器。
作用:感受外界环境或人体内的某些变化。
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结构一起构成效应器。
作用:对相应的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通常是由脑和脊髓灰质中的一群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胞体汇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作用:调控人体的某一特定的生理活动。
2. 反射弧
下面以膝跳反射为例,请同学们模拟下图的动作,思考1: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描述膝跳反射的过程。
2. 反射弧
橡皮锤叩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刺激了膝盖处股四头肌肌腱内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在脊髓中,感觉神经细胞一方面直接与运动神经细胞建立突触联系,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另一方面也同时通过另个反射弧作用于股二头肌,引起股二头肌舒张,共同完成膝跳反射。
2. 反射弧
神经中枢
灰质
白质
脊髓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入神经
感受器
股四头肌
股二头肌
灰质
白质
思考2:有学生在被叩击后,小腿还是不动。这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脊髓
效应器
应答反应
神经冲动
传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
产生感觉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
2. 反射弧
反射活动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意一个环节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就无法完成。
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吗?
体检时医生敲击膝盖下方,如果你小腿正常抬起,不仅说明你下肢参与该反射的功能正常,也说明脊髓中相应中枢是完好的。
2. 反射弧
积极思维
——神经系统受损对人的运动等行为会有哪些影响?
事 实
1.桡神经属于脊神经,当人的肱骨骨折并伤及桡神经时,其所支配区域的反射可能减弱或丧失。临床上具体表现为不能伸腕和伸指(如拇指不能外展)等运动障碍,以及前臂背侧和手背桡骨侧皮肤感觉迟钝等感觉障碍。
桡神经分支
肱骨骨折
推理 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视角,解释肱骨骨折伤及桡神经时,人出现
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原因。
思 考
积极思维
——神经系统受损对人的运动等行为会有哪些影响?
事 实
2.肱骨骨折常会伤及手臂皮肤。皮肤中的感受器收到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进行处理,整合后的信息会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射活动。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痛觉。
事 实
3.对受损伤手臂及骨折部位进行外科手术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即在相应部位的周围神经附近注射麻醉剂,可阻断该区域神经冲动向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传导,从而消除手术引发的痛感。
思 考
分析 麻醉剂能消除手术痛感的原理是什么?
积极思维
——神经系统受损对人的运动等行为会有哪些影响?
概括 人体神经系统受损后对运动等会产生影响,其原因是什么
思 考
所以,从事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危险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采取措施,以加强对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的保护。
神经系统中任何结构受损都会影响或阻断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受损对人的运动等行为会有哪些影响?
积极思维
“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该病毒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脊髓前角
请分析:
1)某“脊灰”患者体检无膝跳反射,其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可能受到了损伤?
2)若针刺“脊灰”患者下肢,患者是否还能产生感觉?
传出神经受损
有感觉
学以致用
反射分为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02
生来就有的反射,其数量有限,是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它的建立无须大脑皮层的参与。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1. 非条件反射
概念:
实例:
19世纪,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
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其数量庞大,可以新建,也可以消退,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
高等动物和人形成条件反射的主要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 条件反射
概念:
下面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2. 条件反射
实例:
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
只响铃,不喂给食物,狗不分泌唾液
2. 条件反射
响铃的同时喂给食物,狗分泌唾液
只响铃,狗也分泌唾液
回顾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思考一下:
食物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
铃声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
这两种反射活动有何不同?
2.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不分泌唾液
(不发生反射)
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多次结合
食物
(非条件刺激)
铃声
(无关刺激)
铃声
(条件刺激)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意义
举例
联系 生来就有的反射,其数量有限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比较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无须大脑皮层参与
大脑皮层参与
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
可以新建,也可以消退
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
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等动物中普遍存在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吸允反射、排尿反射、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
吃到酸梅分泌唾液
看到酸梅分泌唾液
说到酸梅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学以致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2
反射的概念、举例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概念、意义、联系
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本课小结
1.下列生理现象中,属于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反射是( )
A. 海狮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分泌唾液
B. 学生听见铃声,跑进教室
C. 司机看见红灯,停止前进
D. 吃杨梅会分泌唾液
D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活动在不完整的反射弧中也能实现
B.当人被尖锐物体刺到产生痛觉时,大脑皮层是效应器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所有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C
当堂检测
3.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进入教室是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抽血时,看见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D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