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认识生命 检测题-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检测题-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25 17: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金鱼和菊都原产于我国,现在世界各国品种繁多的金鱼都是来自于中国,目前世界上的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如此繁多的金鱼和菊的品种是由于什么决定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遗传的多样性 D.生物的多样性
2.“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
A.遗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B )
A.电闪雷鸣 B.家燕春归
C.海枯石烂 D.狂风暴雨
4.除了______外都是生物的特征( )
A.能运动
B.能吸收营养
C.能生长繁殖
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下列例子与对应的生物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小明父亲不停地出汗,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B.鲸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C.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经常吹定向强风的高山和海岸边,生长的树木多会如图一样——它们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根据这一实例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形态
B.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
C.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适应的
D.生物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8.珊瑚虫靠虫黄藻光合作用提供营养,虫黄藻靠珊瑚虫排岀的废物生活,如果环境不适宜,虫黄藻离开,珊瑚虫就变成白色,然后慢慢死亡。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9.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C.北极熊浓密的体毛、肥厚的脂肪,适应极寒的北极
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10.生物与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B.“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了生物能适应环境
C.“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环境能影响生物
11.创立生物进化论和发现人血液循环的生物学家分别是( )
A.达尔文和哈维 B.哈维和林奈
C.沃森和克里克 D.哈维和达尔文
12.在“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科学工作者设计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方案,其目的是( )
A.进行对照
B.研究响尾蛇对死老鼠的袭击情况
C.增加实验重复次数
D.研究响尾蛇对老鼠体温的反应
1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进一步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在下列四个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4.某课外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 )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第1组 1只 明亮 适宜 适宜
第2组 1只 阴暗 适宜 适宜
A.鼠妇数量 B.光照
C.温度 D.湿度
15.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其顺序一般是( )
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②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实施实验并记录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作出假设  ⑥得出结论 ⑦分析实验现象
A.①②⑤④③⑦⑥ B.②①⑤④③⑦⑥
C.②①⑤④⑥③⑦ D.②⑤④③①⑦⑥
16.下列有关科学方法——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B.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都是正确的
C.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越大
D.通过探究得到证据,分析证据与假设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17.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任意一组
18.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蚯蚓改良土壤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19.用针灸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能,样本数量足够多
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
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
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
20.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扦插条生根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几组对照实验,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A.低温、室温 B.高温、室温
C.高温、低温 D.高温、室温、低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5分)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诗中描写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
(3)高大的桃树是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而成,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同一棵桃树上开的桃花,其大小形状有差异,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变异 。
(5)桃花落了就会结出果实,人们发现向阳处的果实长得又红又大,还特别甜。而背阴处的果实又青又小,口感也不好,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是生物________________环境的表现。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_的特征。
(4)从杏树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 部分。
23.(5分)回答有关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的问题:
(1)提出问题:植物的类型和分布 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________________有影响。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________________的空气湿度最大。
(3)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 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4.(14分)同学们本学期步入初中阶段,接触到了一门崭新的课程——生物学,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生物学基本知识,还具备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1)了解校园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借助显微镜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干土 4 4 3 3 2 2 2 1
湿土 6 6 7 7 8 8 8 9
(2)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相同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原则。
(3)在实验中,该组同学用10只鼠妇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4)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我们可以计算全班各组的________________后再得出结论。
(5)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
A.马上否定原来的
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25.(7分)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人类的破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 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森林是动植物、真菌、细菌等多种生物的天然家园,森林减少预示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20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引起人们关注生态、关注物种、关注生物基因资源。
(1)生物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生物,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多样性。其中,被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和记录的生物中70%以上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它们共同构成 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3)地球上有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它们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及其生存______________。
26.(9分)(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的是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__ 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厚、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_环境。
(2)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_________关系;雨水是影响它生活的_________(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7.(10分)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组是_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_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_________组和_________组。
(2)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___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为16只。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3)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_________(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