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学 科 美术 年 级 高一 授课人
所在学校
课程名称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版 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宗教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它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人类的历史上宗教曾占据重要地位,本节教材围绕世界三大宗教先后产生的顺序,对它们的建筑特征加以总结归纳。课程中从美术作品的欣赏入手,在用美术语言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宗教美术的特点。本课还是以美术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增加学生认知宗教建筑层面的同时,教材对学生在宗教信仰的感受层面也加以影响。把宗教建筑作为人类文化来学习,其中包含着人类的追求和信仰,也渗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宗教建筑也是劳动人民创作的,其艺术珍品是人类文化的宝藏。我们尊重宗教,尤其尊重宗教文化,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世界文化,确立多元文化的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高,对欣赏宗教建筑充满着好奇,兴趣很浓厚,但学生对宗教建筑比较陌生,不懂如何去欣赏这些建筑艺术,对宗教建筑的历史文艺意义和如何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相对薄弱。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欣赏宗教建筑艺术的方法和特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及理性对待
教学重 难点 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理解三大宗教建筑的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3、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了解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运用
引 课 1.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跟随老师开启一段心灵之旅,通过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播放视频 3.这些都是什么建筑?板书——宗教建筑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寺庙、塔、布达拉宫、比萨斜塔、泰姬玛哈陵等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想到自己见过宗教建筑。 运用PPT展示
拓 展 4.教师提问:这些宗教建筑给你怎样的感觉? 对于信奉者来说是一种(板书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学生回答:看到这些宗教建筑物让我感到:神秘、庄严、肃穆、气势庞大。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宗教建筑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达到心灵的震撼! 运用白板讲解
点 题 5.点题:那好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三站就是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通过旅行的方式点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板 书 6.板书: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教师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教师讲解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学生回答: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并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白板板书
活动二:讲授新课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运用
一 . 佛 教 建 筑 之 旅 ①首先开启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基督教建筑,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基督教建筑知识。 教师评价:介绍的很完整,很好。佛寺一般是木质结构为主,塔有木质的,砖塔,还有少数铁塔、石窟是依山凿窟。 ②教师介绍一下中国佛塔最早依据的《桑奇大塔》 a.历史意义: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佛塔遗迹。印度称之为“苏堵坡”中国古代佛塔的最早依据。 b. 造型特点: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建筑物呢? 教师问:它像什么? 教师边画边讲解:它的形式是从印度史前时代的坟冢演变而来的。它的半球体的直径为32米,高12.8米,立在4.3米高的圆形台基上。从苏堵坡的造型来看,它的构思比较原始,以半球体象征印度神话中孕育的金卵,半球体之上的伞柱象征宇宙之轴;三层伞盖代表佛,法、僧三宝。大塔周围的四座塔门标志着宇宙的四个方位。 c.细节:塔门上方布满精细的雕刻。 教师提问:雕塑分为什么? 什么是圆雕?浮雕?透雕? 让学生指出塔门上的雕塑类型。 其中圆雕托架像《树神药叉女》被公认为桑奇乃至全印度古代雕塑中最美的女性雕塑之一。她在什么位置哪?它在她塔门横梁和侧柱夹角的位置,所以这一雕塑有加固塔门横梁和侧柱和装饰的双重作用。 教师提问1:你认为药叉女美在哪?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药叉女的美。 教师总结:她双臂攀着芒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好似凌空飞舞。她是芒果树的精灵,生殖力的化身。头部向右扭转,腹部向左倾斜,臂部又向右耸出,整个身体构成非常有节奏感,韵律感的S形,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印度标准女性人体美的典范。 教师提问2:大家猜一猜: 《桑奇大塔》干什么用的? 教师总结:用于埋葬佛祖或圣徒的舍利子。 欣赏:佛教传入中国新建的第一 座寺院——《白马寺》 我国皇家寺庙——《法门寺》 学生介绍佛教建筑的相关知识。 学生观察后回答:它是一个半球形的建筑物。 学生想象力接龙 学生了解《桑奇大塔》 学生回答:圆雕、浮雕、透雕。 学生回答:圆雕是一种立体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雕塑作品。 浮雕:是依附于一定平面产生凸起的叫浮雕。 透雕:一般是一种镂空雕塑,一般用于园林装饰。 学生猜一猜《桑奇大塔》的作用 学生欣赏 通过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材料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大胆展示的能力。 让学生进行想象力接龙,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对宗教建筑物产生好奇。丰富了高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 让学生复习雕塑的分类,加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对雕塑的理解。 让学生对塔门上的雕塑分类,欣赏塔门雕塑作品的种类及艺术成就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观念欣赏女性雕塑作品,感受到药叉女的韵律美。 学生了解我国佛教建筑的由来,欣赏我国著名寺院。 运用PPT展示
二 . 基 督 教 建 筑 之 旅 ①.下面开启旅行的第二站;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基督教建筑。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基督教建筑物在造型上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③.同是圆顶,《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比萨教堂》是罗马式,它们在造型上有区别吗?什么区别? a.拜占庭式顶像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力接龙。 b.罗马式建筑像什么?学生想象力接龙。 c.它们也有相似的地方:两种建筑物构图中心突出,往往以圆穹顶作为构图中心,周围配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学生运用白板介绍基督教建筑的知识。 学生回答:基本看到的是两类,一类是圆顶,一类是高耸峻拔的尖顶。 学生回答: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拜占庭和罗马式建筑的不同之处。 学生想象力接龙 学生注意听讲区分拜占庭和罗马式建筑在造型上的区别。 学生运用PPT制作课件,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并展示给大家。 引导学生从造型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观察基督教三种风格的建筑的区别,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发现,达到印象深刻。 学生通过想象力接龙更能深刻的掌握拜占庭和罗马式建筑在建筑风格的大同小异的差别,对两种建筑物加以区分和想象。 运用白板讲解
1. 拜 占 庭 式 建 筑 ④.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的交融、碰撞,所以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a.作品欣赏:《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这是一座有纪念碑性质的著名俄罗斯风格建筑,是沙皇伊凡四世为纪念1552年最后战胜外族侵略者而建。属于拜占庭式与俄罗斯建筑风格的结合。 教师提问: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顶?这些顶有什么不同?哪个是主塔?主塔的顶 和其他顶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还观察到这些顶有哪些不同?这座建筑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主塔采用俄罗斯民 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主塔高:47米。这些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穹顶,活像一团熊熊大火,腾空而起,表现战争胜利后俄罗斯人民无比欢乐和激动的情感。从而使这一建筑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和纪念碑的意义。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一共有九个顶,最高的是主塔。主塔是一个下面是三角形,上面是一个小的洋葱顶。大小,高低,装饰、形状都不同 学生听讲知道拜占庭建筑的由来 学生想象这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顶像什么?像巧克力、像冰激凌、像奶糖……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学会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通过说说这座教堂的顶像什么进一步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加深对建筑物的印象。理解建筑物造型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用像什么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建筑艺术,并理解建筑艺术的美。 白板动图欣赏
2. 罗 马 式 建 筑 ⑤.罗马式建筑 罗马人发明了混泥土,从此大拱门、大圆顶、大拱顶就都能独立,而无需像古希腊建筑那样靠许多柱子来支撑了,从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划时代的创举。 罗马式建筑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连列小券,门宇洞口采用同心多层小圆券已减轻建筑的沉重感。 教师提问:那么罗马式建筑顶像什么? b.作品赏析:《比萨斜塔建筑群》是欧洲中世纪著名的建筑之一,它位于意大利的古城比萨,这座罗马式建筑包括教堂、洗礼堂和钟塔(及著名的比萨斜塔) 教师提问:1.这三座建筑物形态一样吗? 教师总结:形态各异,对比强烈) 2.大家仔细观察它们有一样的地方吗? 教师总结:虽然形态各异但都统一在连续券空廊和古典柱式为特征的共同建筑风格上。 学生想象力接龙 学生通过动图认识《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君士坦丁凯旋门》、《古罗马斗兽场》 学生运用白板边画边给学生讲解《比萨斜塔建筑群》三座建筑物的形态。 学生认真观察三座建筑物一样的地方并回答。 运用想象力接龙游戏让更多的学生对罗马式建筑的顶的造型展开想象。 让学生对《比萨教堂建筑群》的三座建筑物形态进行讲解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建筑物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观察,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物的特点。 白板板书
3. 哥 特 式 建 筑 6.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把西方古代建筑艺术推向了高峰。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米兰主教堂》大家注意观察越到晚期的哥特式建筑在造型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大家觉得夜幕下的《米兰主教堂》漂亮吗? 它像什么哪?(学生回答) C.作品欣赏:《米兰主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华丽的教堂,属于“晚期哥特式”教堂,长约168米,宽约59米,大厅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相当于15层楼房高,教堂可容纳4万人,整个教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教堂上135个直刺苍穹的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与真人般大小的雕像,它的总数竟达3615个之多,它那华丽,纤巧的貌,使每个欣赏到它的人,无不为之赞叹。 教师提问:哥特式建像什么? 哥特式建筑特点是什么? 哥特式建筑为什么要建那么高? 教师讲解哥特式建筑特点 建筑结构:飞扶壁、尖券、肋架券。 欣赏玫瑰花窗的魅力 学生观察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比较晚期哥特式建筑在造型上和早期建筑的区别,回答:晚期哥特式建筑更加的高耸峻拔,更加的尖。 学生对《米兰主教堂》顶部雕塑之大之多感到震撼,充满着向往。 再次对哥特式建筑进行想象力接龙,并回答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学生回答:A。哥特式建筑建那么高他们希望死后与耶稣、玛利亚、圣人在天堂相聚。B.为了表现神权的伟大,人类的渺小。 学生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对哥特式建筑整个时期建筑风格的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哥特式建筑在造型上发生的变化。 通过数字让学生对《米兰主教堂》的壮观感到震撼,对晚期哥特式建筑的气势磅礴由衷的赞叹。 再次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自己对哥特式建筑造型的想象,并总结哥特式建筑的特点,理解哥特式建筑建那么高的原因。 运用PPT展示
3. 伊 斯 兰 教 建 筑 伊斯兰建筑 教师请学生介绍伊斯兰教建筑并介绍《泰姬.马哈尔陵》 教师补充伊斯兰教建筑的特点 学生运用课前查阅到的知识介绍 伊斯兰教建筑的特点。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泰姬.马哈尔陵》 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充当小导游的角色,让课堂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运用白板讲解
活动三、学生活动
下面我们进入到小组PK环节,各小组请一位记录员写出本小组宗教建筑在造型,结构,细节方面的特点,其他组员根据特点画出这些宗教建筑.看看哪个小组是写画高手.
活动四、小组展示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方式选出写画高手。
活动五、本课小结
宗教建筑包含着人类的追求和信仰,也渗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希望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画笔把人类文化的宝藏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六、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能够按教学目标完成任务,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宗教建筑虽然陌生但生活中我们也曾经见过、听过,让学生对宗教建筑更加深入的感知。学习鉴赏宗教建筑的方法,从宗教建筑的历史意义、造型特点、细节方面赏析,让学生发挥想象比较各种宗教建筑物的造型特点,用像什么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区别各种宗教建筑物的特点。
小组合作写出并画出宗教建筑物特点,学生积极性很高,总结归纳各组宗教建筑的特点,画出的作品特征突出、构图合理、色彩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