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物质的密度(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25 23: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物质的密度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初中物理 教材版本 教科2011课标版
章节 第六章第二节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使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会查密度表,并知道水的密度。4.区分密度和质量两个物理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密度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密度的概念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教材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也是以后学习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内容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通过实验引入密度,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尽管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但是,物理中的“密度”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这一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教学方法 直观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泡沫石头”并提问:影视剧中用体积巨大泡沫替代同体积的真石头进行拍摄很安全,因为他们虽然体积相等,但哪个物理量相差很悬殊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密度 观看视频,并从视频中感受泡沫替代真石头的趣味性,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他们的“质量”不同。 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紧抓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情境中来。
二.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教师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会?2.追问: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3.交待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案:同学们桌面上分别摆放有3个体积相等的木块或铝块或铁块,其中木块体积均为15.625cm3,铝块和铁块体积均为8cm3.用天平测量出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物块质量,将他们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在实验报告单表格中,并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从经验出发,回答问题: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基于经验猜测: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理解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操作做准备。 用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参与问题的解答,再提出追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最强的时候给出实验方案,使学生跃跃欲试。
三.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关注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天平。 进行实验,分别记录一块、两块、三块物块的质量,填写到实验表格,用计算器计算出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寻找比值的规律。描点连线,进一步确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实践中获得规律认知。
四.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1.你测出的三个质量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呢?通过描点连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正比)2.你描了几个点呢 (三个)其实还有一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不需要测量就可以确定,你知道是哪一组吗?(当物体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因此这条直线一定过原点。可以更准确的确定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找另外两种物质实验小组展示比值大小。 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展示实验结果及结论。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使学生获得实验后的成就感,深度挖掘实验数据及图线中隐含的信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五.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教师提问:三组不同物质得到的比值并不相同,这些比值有什么物理意义呢?引出概念:密度: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可以反映物体单位体积包含物质的多少) 学生回答:一立方厘米的铝质量为2.7g;一立方厘米的铁质量为7.9g;一立方厘米的木头质量为0.6g 引导学生以实验结论为基础,科学的建立密度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
六.完善密度概念 PPT展示密度定义: 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密度公式:密度单位:g/cm3, kg/m3单位换算: 1 g/cm3=1000kg/m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密度特征,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提问:为什么表格中铁的密度是7.9g/cm3、铝的密度是2.7g/cm3而我们测出的却不同呢? 理解记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推导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认识固、液、气体的密度特征。记忆水的密度大小。回答测量值和理论值不同原因:实验存在误差。 建立完整的密度概念。使学生认识不同物质密度特征,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公式计算。强调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七.巩固训练 PPT展示巩固练习: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密度是8.9 × 103kg/m3 ,表示8.9 × 103m3铜的质量为1kg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相同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2.一杯水,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3.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本身的特性之一,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举手回答,并解释原因。 巩固加深学生不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认识到密度是物质得特性之一,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八.辨析概念密度与质量 教师发出挑战:同学们敢不敢再接受一个小问题的考验呢?(教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位外国小伙哪里不懂吗?谁能给他解释清楚?通过表格形式区分质量与密度的差别。 学生自信回答:敢认真观看视并解释外国男孩不懂得原因在于:他没有分清质量与密度概念之间的差别。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他们容易出现的错误点对点解答,达到密度学习、理解的深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质的密度一.同种物质,m与V比值 一定           铝块:2.7g/cm3 不同物质,m与V比值 不同           铁块:7.9g/cm3                        木块:0.6g/cm3二.密度定义:   三.密度单位:kg/m3、 g/cm3   1g/cm3 =1000 kg/m3  四.密度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有趣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应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强烈需求,设计并进行小组实验。组内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不同种类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进而得到一个可以表示物质特性的比值: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水到渠成得出密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攻克了本节课的重点——建立密度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符合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完善学习密度概念之后,及时认识生活中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将所学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特性,深层次认识理解密度概念。针对学生对密度理解的易错点、易混点及薄弱点以习题形式进行纠正、强化。更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课堂最后用视频“一公斤铁和一公斤羽毛谁重?”引发学生的思考,区分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差别,使学生新旧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能够明确辨析。本节课思路设计较为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所设计的问题、实验操作均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之内,课堂实施流畅。能够有效的解决密度概念建立的课堂要求,并通过深化练习和思考,克服了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难点。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视频导入
完善密度概念
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
辨析概念密度与质量
巩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