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商代,蚕桑丝、帛等字常见于卜辞,且在青铜器纹饰中有头圆眼突出身屈曲做蜗动状的蚕纹玉饰中有
雕琢得形态逼真的玉蚕。这反映出,当时
A.成熟的文字已形成
B.青铜铸造技艺的高超
C.蚕桑事业较为发达
D.统治者对农事的重视
表1
言论
出处
“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
管仲《管子·八观》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表1为先秦思想家的言论。这说明,二者
A.要求君主治国需顺应民意
B.吸收了老子“道法自然”理念
C.反对人们日常过度的浪费
D.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3.秦朝规定,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称为“书年”;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称为“傅
籍”;人户迁居应经官府批准后登记,称为“更籍”。这说明,秦朝
A法令名目繁多且规定细密
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控制
C.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强化
4北魏孝文帝时铸造太和(孝文帝年号)五铢钱并大力推行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人市”。
这说明,当时
A.社会动荡妨碍经济发展
B.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减弱
C.政府币制改革不得民心
D北方商品经济受到冲击
5唐朝前期在宰相制度中出现参知机务、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差遭名称。这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便利皇权集中的需要
B.满足庶族参政的要求
C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D.实现职官体系的完善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6两宋时期诸多画家常选取历史上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王昭君、苏武、唐
太宗等,以及晋文公复国等重大历史事件来作为绘画主题内容。这反映出
A.历史题材画易引发强烈共鸣
B.理学发展推动绘画艺术创新
C.时人对国家强大的股切期望
D.国家危机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元朝时,政府除设学校教授汉语、蒙古语外,又设回回国子学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设立“回回
药物院”“回问司天台”,学习使用阿拉伯、波斯的知识技术。元朝的做法
A.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B.体现了大众教育的色彩
C.有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
D.适应了科举取士的需要
8.明清时期,出现湖广、江汉、四川、珠江三角洲等新兴农业区,东北、蒙古草原、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获得
进一步开发。这说明,当时
A.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B.农业区域得到扩展
土地利用效率提
D.重农政策持续贯彻
9.图1为19世纪末美国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斗鸡队的新成员》,刻画了俄、德、法、奥、意和英等列强围观
国际殖民主义争霸队伍中的最新一员日本。与此相关的是
A.“门户开放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0.民国初期,《中国实业杂志》刊文指出:“近几年来,我们中国的风气,也大变了,上海第一,不论何等人
物,全是绸缎裹身,分不出上下高低,这也算得是法国风吧。奢侈两个字,也算是民国最大的结果了呢。”
这说明,当时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社会等级观念遭到冲击
C.商业文化渗透服装领域
D崇尚洋装成为新的风潮
1.1924年国民党由一个被视为隐秘的,封闭的、个人领导的“暴民”党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群众
基础和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孙中山思想的改变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C国民大革命的开
D.国民党改组的完成
12.1930年,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本本主义“完全不是共产党
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一言论
A.肯定了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B.强调了中国革命的独特性
C.蕴含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D.批评了中共党人缺乏创新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名校联盟考试
史·答案
题,每小题
48分
史悠久(2分);不断发展
分);形成完整严密、运作有效的机制(2分);考核结果等级化(2
用
(2分
维系官僚队伍秩序,整顿吏治的重要
激励官吏勤政廉洁(2分);为
提供了
6分,任答3点
6.(1)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大规模平民教育开展的推动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
分
教
得到国家重视(2分):知识分
传(2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2分);清末教
展(2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形成(2分);有识之土的
传(2分);西方教育思潮的传入(2分)。(4分
高了大众觉悟
推
国近代教育的发
家凝聚力(2分)。(4分,任答
特点:美国处于主动
分);持续
分):主要在关键产业领域进行(2分);以提高关税为手
任答
不同:借助苏联入侵阿富汗发起(2分);经济领域采取禁止贸易(2分);通过外交、政治、文化多领域配合
势力(2分)。(4分,任答2点
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差异
苏联综合力量强(2分);苏联进彳
争(2分)。(4分,任答2点
成理即可)
题
述:经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突
纪中期
社会
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司法、关税、领土等大量主权;经济
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
内地,使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中国传统农业和
遭到严
国经济结构
方宗教与文化
利炮掩护
文化交流
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
理即可
所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引发了19世纪中期中国的
题
期中国人的两大历史新课题(2分
阐述: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均发
变化:英、法
方主要国家在经过资产阶
以后,逐
渐走上近代工业化道路,近代化成
潮流;经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被迫开放
大量主权,国家独
位丧失。由此
取民族独立和追随世界近代化潮流这个时代的新
课题,非常紧迫地摆在中国人
国家独立自主和发展近代化成为中国人的两大历史新课题。(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