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 学考复习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 学考复习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7 10: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考复习专题课之
创始、守成与创新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千古文章总无定格,有创始之人,即有守成不变之人;有守成不变之人,即有大仍其意,小变其形,自成一家,而不顾天下非笑之人。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 马克思主义要与具体实际结合
D
19世纪上半期 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巴黎公社
1903年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一、创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背景 斗争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工业革命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显现,经济危机
剩余价值学说;
工人阶级苦难深重(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
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使命;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唯物史观
1864年“第一国际”
1871年巴黎公社
资本主义,既可以当作快乐与新生命之原动力,也可以视为许多失望与灾难的渊薮,因而我们无法在理智上或情绪上漠然视之。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也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斗争。
——陶大镛《社会主义思想简史》
【思考】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问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革命应该最先在哪里发生?
材料: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问题2】革命为什么没有在西欧最先发生?
材料: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欧美国家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垄断现象的出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有所增长,经济状况得到很大改善,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开始有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孔寒冰 项佐涛《世界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时代”指的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帝国主义时代
D.国际共运高涨时期
C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胜利
一、创想——列宁主义
发展为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主义 社会背景 斗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第一次大战使俄国国内矛盾激化
二月革命倒沙皇
十月革命现曙光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
材料:自由竞争年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列宁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适合国情
二、创始——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列宁
【思考】在这样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5
材料: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列宁 材料: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列宁
适应战时需要的特殊政策
尊重经济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 农业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斯大林
特点: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1937年,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守成?求变?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材料:他接手的是木犁耕种的俄国,留下的是原子反应堆装备的俄国,他是“胜利之父”。但他的成就伴随着专制和他的残酷独裁;他统治的家长制特征……在他自己缔造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俄国成为一个时代错误。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64年版
材料:他接手的是木犁耕种的俄国,留下的是原子反应堆装备的俄国,他是“胜利之父”。
苏联模式弊端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业
劳动者态度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加大农业投入,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和国防建设),工业领域的“新经济体制”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
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
排斥市场经济
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对传统政策的修修补补
三、守成——苏联模式
1、苏联模式在苏联
思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没有达到“守成”的目的?
言保守成功,不使失坠也。——唐·孔颖达
2、苏联模式在东欧
思考:东欧为何采用苏联模式?
二战结束后, 美国一心把夺取世界霸权作为战后对外政策的总目标, 并将欧洲作为战略重点。
——张中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苏联模式化的东欧各国呈现出了同苏联“铁板一块”的局面。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二战后东欧国家的快速发展, 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毕竟是基于苏联实际所形成的……苏联模式化的东欧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矛盾不断滋生、 危机不停显现。
——郑智超《东欧的苏联模式化与苏联模式化的东欧》
思考:苏联模式化的东欧发展如何?
东欧剧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发生改变
不适合国情
3、苏联模式在中国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考:中国采用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党更加认识到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毛泽东就指出,过去我们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独创,“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岳奎《党的八大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及对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
求变
20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这反映出邓小平主张( )
A.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马克思主义
B.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内涵
C.在民主革命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
D.摆脱右倾思想的束缚以解放思想
B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60年9月,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中苏两党高级会谈中,针对苏共方面的施压指出:“中国共产党永远不会接受父子党父子国的关系。你们撤退专家使我们受到了损失,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中国人民准备吞下这个损失,决心用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弥补这个损失,建设自己的国家。”
思考: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紧迫性?
独立自主
改革创新
理论深化
农村改革
经济特区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加入WTO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习近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