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请指出下列图片属于哪个类型?
照片
地图
广告
漫画
绘图
宣传画
图像类 漫画类 地图类 照片类 汇总
2018.11 1 1 1 1 4
2019.4 1 1 2 4
2020.1 2 1 2 1 6
2020.7 1 1 2
2021.1 2 1 1 4
2021.6 1 1 1 3
汇总 5 5 7 6 23
浙江省近三年高考图片类选择题汇总表
平均每年考近4道图片类选择题,占选择题的1/6
(2018.11)10.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熟悉教材图片,从图中具有鲜明特征和标志性的历史事物中获取大量信息,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图片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知识。
二、精彩例题 探究
(2012·全国课标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1840
1856
1860
1894
1898
1900
1911
1915
1919
1921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851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潮萌发
洋务思想
民主科学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兴起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维新思想
1931
马克思主义
巴黎和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五四运动
答案:
示例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示例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示例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示例一与示例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因角度给予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