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1.生命观念:阐释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社会责任:通过对我国现有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说明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的意义。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的概念
种群密度、
迁出率、
迁入率和
性别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
(1)种群密度
[提醒]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通常不同。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数量
濒危动物保护、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每个样
方
平均值
能力强
范围大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新产生(或死亡)
该种群个体总数
出生率
迁入
迁出
种群密度
年龄期
多于
适中
稳定
少于
出生率和死亡率
雌雄
出生率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提醒] 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
死亡率。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
(2)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
( )
(4)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1 000+10)×100%=0.9%。( )
(5)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亡型三种类型。( )
(6)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 )
×
×
√
×
×
√
知识点一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调查方法 生物类别
逐个计数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
估算法 样方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标记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黑光灯诱捕法 趋光性昆虫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温馨提示] (1)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有关寿命和行为方面的伤害。
(2)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3)标记重捕法必须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进行,估算的是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1.(2021·福建龙岩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
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若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
√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正确,B错误;
采用样方法计算时要做到随机取样,C错误;
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错误。
2.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被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D.若用样方法调查该农场某处草地上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
√
解析: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总数量N=再次捕获的个体数/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初次捕获的个体数=280/2×100=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140=100(只/hm2);
若重捕时因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被标记个体死亡,不会影响估算数值;
用样方法调查该农场某处草地上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
发展素养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科学探究)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的结果:
样方 N1 N2 N3 N4 N5
种群密度/(株·m-2) 18 17 48 18 19
该植物种群密度是________株·m-2。N3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样方,处理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8 舍弃
(2)(科学思维)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时,如果发生以下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获得的数据是否准确?
①在重捕之前隔了太长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一次取样后,间隔时间很短就进行重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种群密度可能已经改变,估算出的数据不准确
②被标记个体还未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匀,会出现较大误差
“二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知识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联系
1.年龄结构的表示方法
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在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的数量也不一定总能保持稳定。
(3)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如某些雌雄同株的植物。
1.(2021·山东菏泽高二检测)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
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增加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
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没有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会增加,A错误;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因为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B错误;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C错误;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正确。
2.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C.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发展素养 长句特训 与高考接轨
(1)(科学思维)已知A省和B省在1年内的出生人口数分别为325万和75万,依据上述数据,你能确定哪个省的出生率较高吗?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A省和B省原有的人口数
(2)(与生活联系)我国放开二胎政策后,直接影响种群的哪个特征?
__________。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答案: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结构
样方法
[答题必备]
1.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3.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时要求出每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4.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5.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6.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7.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的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
解析:一个种群中的所有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A正确;
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可以构成不同的种群,B正确;
个体和种群属于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正确;
物种是所有具有同种生物的种群的集合,D错误。
2.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下列选项中,灰点表示统计的个体,白点表示未统计的个体,其中取样的统计方法错误的是( )
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
(含顶角)的植物个体数,D错误。
√
3.(2021·吉林长春月考)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捉顺序 麻雀/只 黄鹂/只
第一次捕捉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若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
√
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量。若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大。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
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
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
√
解析: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中个体数目多,导致结果偏大,A不符合题意;
麻雀腿上的环套标记物脱落将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数量减少,导致结果偏大,B不符合题意;
猫头鹰会大量捕食田鼠,导致结果偏小,C符合题意;
若有压线的个体,应只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统计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将导致结果偏大,D不符合题意。
5.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
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错误;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故种群密度不一定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
6.依据以下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资料1:下图为某地7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
资料2: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 4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数相比,共增加113.355 2万人,增长4.92%。平均每年增加628 14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45%。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981.65万人。下图是该市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资料3: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
(1)由资料1分析:
属于增长型的是________;属于稳定型的是________;属于衰退型的是________。
(2)由资料2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3)由资料3分析:
种群的__________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1)A、D、F C、G B、E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性别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