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练习
选择题
1.从图(a)到图(b)的变化是在哪一年最终完成的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07年
2.秦朝都城咸阳的一位商人,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货物,他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3.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最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诸侯王到咸阳朝觐皇帝
C.各地的告示均用大篆书写
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反映了 ( )
A.秦灭六国,统一度量衡 B.秦灭六国,秦末农民起义
C.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D.秦的暴政,统一度量衡
5.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6.司马迁曾指出,汉“天下初定……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然而,过了不到100年,到他自己生活的年代,各地区的人口已翻了一番、两番,甚至更多。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 )
A.赋税制度的变革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经济干预进一步加强
7.“秦王朝开创的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
A.吸取秦亡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萧条
D.人心思安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10.下图中①②两点分别指的是 ( )
A.长安 大秦 B.洛阳 大秦
C.长安 西亚 D.洛阳 西亚
1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12.下列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关的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 西域的葡萄、石榴传入中原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意义
D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3.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早在古代,就有一位东汉的医生,提出“治未病”理论,也体现了现代疾控的防范意识,他就是 ( )
A.华佗 B.扁鹊
C.司马迁 D.张仲景
14.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它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恒河、两河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它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是指( )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通西域
15.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
16.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并归纳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是如何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的。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以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
(3)根据材料三,请你在经济和民族关系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史实比较“秦皇汉武”的相似措施,并说明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颁行全国。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主张或做法是什么?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3)下列选项中,对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w&@w^w.%zzst~e
C.都统一了货币
D.都促进了大一统格局的发展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果。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简帛“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显著改变这种书写状况的事件。
材料三 张仲景从小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东汉末年南阳地区接连发生瘟疫,许多人丧生。对此,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将多年研究付诸实践,整理了辨证论治方法,写成了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原因。
(4)上述问题中涉及的人物,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5BADCC 6-10BDCCA 11-15DDDAC
16、(1)制度: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3)经济方面:秦始皇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通行全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共同影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民族关系方面: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受到重创。共同影响: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从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评价;史论结合进行评价;等等。
17、(1)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郡县制。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家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3)A
18、(1)示例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直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示例二: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符合要求即可)
(2)原因:笨重或昂贵。事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3)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医术高超,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传世的不朽之作;医德高尚,救死扶伤;等等。
(4)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拼搏进取、志存高远、建功立业、开拓创新等品质。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简帛“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显著改变这种书写状况的事件。(4分)
材料三 张仲景从小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东汉末年南阳地区接连发生瘟疫,许多人丧生。对此,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将多年研究付诸实践,整理了辨证论治方法,写成了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原因。(5分)
(4)上述问题中涉及的人物,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