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一、单选题
1.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
C.该反应中C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2:3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3.在化学反应A+2B=2C中,4gA和B反应生成11g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56 B.28 C.14 D.16
4.下列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1g氯化钠与20g水混合,形成21g溶液
B.2毫升氢气和1毫升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毫升水
C.铜片受热变黑后,铜片的质量增大了
D.4g氢气与2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水
5.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的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5.4 4.4 a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6.化学反应A2+2B=2AB中,A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gA2和10gB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
A.24g B.20g C.22g D.15g
7.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二、填空题
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
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30gA、20gB和10gC物质混合待充分反应后,发现A全部消耗,B剩余4g,C增加了6g,同时增加一种新物质D,若制取10gD物质,可同时得到C物质_______g。
(2)现有8g某有机物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gCO2和18gH2O,则该有机物中_____(选填“一定”“一定不”“可能”)含有氧元素。
11.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2)生成物中氧化物与单质的质量比_______。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0 12 2 2
反应后质量/g 0 2 2 待测
(1)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________(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g。
1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是______。
(2)基本依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应物质间的______,且______呈正比例关系。
14.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是______。
(2)基本依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应物质间的______,且______呈正比例关系。
三、实验题
15.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再_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氧气的质量前者______后者(填“>”“<”或“=”).
16.某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定性实验]探究一: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催化剂均为0.4g,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均为10%,以收集10mL气体为准),该小组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具体数据如表:
催化剂种类 气体产生速率(mL/s)
MnO2 0.03
CuO 0.07
活性炭 0.12
(2)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
(3)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夹住右侧导气管,打开①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向其中加水,若_____则气密性良好;
(4)C装置应该选择。_____(填“C1”或“C2”),理由是_____;
(5)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相同条件下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
探究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瓶容积为250mL)该小组采用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依据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像如图乙:
(6)实验中,恒压漏斗(漏斗的支管与三颈瓶相连)的作用是_____;
(7)图乙中,图I从气压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_____(填“快"或“慢”),以10%过氧化氢溶液为例,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_____;
(8)图乙中,图2从温度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_____(填“剧烈”或“平稳”);
[定量计算]
(9)综合探究实验结论,该小组采用5mL溶质质量分数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0.5g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最多可以产生多少克氧气?_____(假设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为lg/mL,最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计算题
17.实验室有一瓶含有杂质并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其中杂质不含钠元素也不溶于水)。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3)此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将反应后溶液蒸发21.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将最终所得溶液加水进行稀释,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
18.向盛有22.2g石灰石的烧杯中,加入146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气体全部逸出(不考虑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的挥发),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59.4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2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D
6.B
7.D
8.D
9.分解反应 22:9
10.
(1)1.5
(2)一定不
11.
(1) 分解反应
(2)9:8
12.
(1)化合反应
(2)催化剂
(3)32
13.
(1)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比 质量比
14.
(1)质量守恒定律
(2) 质量比 质量比
15.
(1) 试管 集气瓶
(2) A 2KMnO4K2MnO4+MnO2+O2↑ 先将导气管移离水面 熄灭酒精灯
(3)b
(4)小于
假设高锰酸钾、氯酸钾的质量都为m,它们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
,x=
,y=
>,
所以质量相同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氧气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16.分解 锥形瓶 水不滴下 C2 反应放热,冷却至室温后,长导管可将受放热影响排出的水回吸至B中,从而减小误差 活性炭>CuO>MnO2 保持装置内压强平衡,使过氧化氢能顺利滴下 快 反应结束,温度降低,气体逐渐恢复至室温,故压强缓慢减小 剧烈 0.12g
17.
(1)2NaOH +CO2=Na2CO3+H2O
(2)
解: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4.4g-120g=4.4g,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3)
解得:X=8g,则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0%
(4)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0g-8g-2.6g=9.4g。
设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y=10.6g
将反应后溶液蒸发21.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5)量筒
18.
(1)8.8g
(2)解:设HCl的质量为x
=
x=14.6g
(HCl)=×100%=10%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