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速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不同理解速度的概念。
2.能从速度的意义出发,理解计算速度大小的公式,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速度的单位,能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5.4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即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2.通过活动5.5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具有设计表格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例来体会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联系“生活物理社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路标的含义,遵守交通规则
3.观看视频激发拼搏的信念和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科中处理过行程问题,因此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科学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让学生切实理解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这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考虑到初二的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动手操作的兴趣,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通过创设的活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和“测量值追下落速度”来突破学生疑难点。引导各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熟悉过程和方法,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并通过例题的分析认识到物理计算与小学数学计算的异同,并为今后学习密度、压强、功率等概念的学习做好准备。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换算及物理计算题解题习惯
(二)教学难点
1.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物理含义
2.比较准确地进行纸锥下落速度的测量
4.教学用具准备
演示实验: 吹足气的气球、夹子、细线、大小不同的纸锥、充水玻璃管(水染成红色)
分组实验: 大小不同的纸锥(各24个)、米尺、秒表(各12套)。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活动:某生和“喷气式火箭”赛跑。
两名学生在台前释放气球做的“喷气火箭”,另一名学生和火箭赛跑,使学生感受到物体运动有快有慢(速度不同),从而引出5.2速度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创设新颖有趣的赛跑活动,让学生直观而深切地感受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为引出课题和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过渡:感受到物体运动有快慢的同时,你能否确切地知道自己进行比较的科学依据或方法?
下面我们借助于大小不同的两个纸锥,观察下落情况,总结出比较的方法。
活动5.4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手拿纸锥站起来再松手,从总体上感知两个大小不同纸锥下落快慢情况。其次各小组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再次学生在台前交流展示,边做边说,教师引导学生说清要点:什么相同,比较什么量。
最后投影幻灯片:纸锥下落过程和某生操作实景图片,学生归纳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说明:在实验和展示的基础上,学生看过程图片会更清晰地分析和总结出比较方法,同时让部分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自主小结】: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学生:自主总结填写在学案相应空格。
各小组:说说实际生活中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事例。
播放视频:体育比赛中如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
(说明:在学生总结出两种比较方法的同时播放该视频,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实际价值)
认识速度
活动:小组讨论两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该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学生思考并在学案上填写,然后组内讨论。某小组代表回答:可以用路程 时间,得出每秒内各自运动的路程来比较,教师点拨:这实质选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其它小组同学补充:还可以用时间 路程,得出每米内各自运动的时间来比较,实质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教师介绍:第一种方法更贴近人们平常的思维习惯,因此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说明: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领悟了比值定义法,真正认识了速度这个物理概念的科学内涵)
活动:自主阅读课本P109,并在学案上填写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学生:自主学习后组内交流
教师:点拨交通运输中的速度单位km/h
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速度值
投影幻灯片,教师提问以下问题,学生快速找快速说
1.光速 师介绍这也是宇宙中极限速度
2.声速(空气中)学生联系以前所学
3.中学生步行速度及其含义 学生作答
速度的测量
过渡:了解了以上速度值,你能否估测刚才纸锥下落的速度?学生:作出估计
要想知道是否准确,我们还要进行测量。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小组讨论:1.测量原理2.需要测哪些物理量3.测量工具4.实验表格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完善以上问题,并明确应将纸锥从相同高度处下落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实物投影:展示某些小组实验数据
质疑拓展: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你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改进?
学生交流并谈自己的看法:纸锥飘动,秒表按动和纸锥下落不在同一时间
其它组学生补充:可以给纸锥加重物等
教师出示充水玻璃管,学生观察感受改进后的器材优越性
(说明:首先通过对纸锥下落速度的测量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深化了对速度这个物理量的认识;其次,学生谈实验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不仅体现了科学探究实事求是的作风,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品质;再次,改进后的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延伸了本节知识,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五、速度公式的应用
投影幻灯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学生看题和图说出里程标牌和表盘代表的物理含义
学生:选用合适公式,在学案上尝试解题。
投示解题过程,学生对照自己解题情况,谈解题的收获:要注意格式和单位等。
(说明:这是初中学生初次运用物理公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解量,示范解题格式和步骤,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规范解题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先对本节课脉络做回想,随后同桌之间对照知识提纲分享自己的收获,集中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这部分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说明: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回顾问题可以在头脑里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桌之间的分享交流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当堂学习评价
通过刚才的小结,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不错,那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 学生在学案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要求:独立完成,参照答案,组内互查 时间到教师用幻灯片投影答案,学生互换对照答案互相检查,教师给予相应的加分,计入课堂教学评价表。当堂检测题(在素材资源部分以附件形式上传)
(说明:检测题有必做和选做,面向全体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皆有所获)
八、作业布置
1.课后制作:制成喷气火箭并测其速度
2.完成《课时作业》113页第8、15题
九、感受中华的速度
播放视频(含音乐),学生观看奥运英雄榜,聆听催人奋进的音乐,感受奥运健儿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中华速度!感受速度也是一种荣誉!
(说明:在本节课学习物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课尾播放此音视频,使学生情感上得以升华,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