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7 13: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 第1课时
教 材 分 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构建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学 情 分 析 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②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 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 难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 方法 观察、讨论、总结、拓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黑板、粉笔、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景 引 出 课 题 复习提问(3分钟):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 2、有理数的绝对值怎么定义的?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比较下列各组数。并用数轴说明。 -3和-2、|3|和|2|、|-3|和0 -2和|+1|、-|4|和|-3| 通过以上的练习,同学们想一下,这两个题该怎么计算呢? 5+(-3)=? (-5)+(-3)=? 问题引入 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中,“村长”念了这样一道题目:“喜羊羊”表示最小的正整数,“美羊羊”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懒羊羊”表示最大的负整数,如果把三者加在一起也表示其中一只羊,那么这只羊是:___. 后进生回答,其余学生给予评价 观察与分析 动手实践 复习旧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衔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认知准备,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探 究 新 知 探 究 新 知 活动内容(20分钟):1、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现在有一只汪星人,如果我们把向右走5米记作+5米,那么-5米表示什么?向右走-5米表示什么? (1)如果汪星人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5)+(+3)=8 (2)如果汪星人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5)+(-3)=-8 (3)如果汪星人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5+(-3)=2 (4)如果汪星人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5)+3=-2 (5)如果汪星人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写成算式:5+(-5)=0 2、仔细观察比较下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运算规律? (+5)+(+3)=8 (-5)+(-3)=-8 5+(-3)=2 (-5)+3=-2 5+(-5)=0 结论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去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利用数轴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过程,同时有利于加法运算法则的归纳 通过箭头在数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箭头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规律。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举 例 示 范 运 用 新 知 巩 固 新 知 (3分钟)例1:计算下列算式得结果,并说明理由: (1)(-3)+(-9) (2)(-4.7)+3.9 (3)0+(-7) (4)(-9)+(+9) 小组比赛(5分钟): (1)(-3)+(-9) (2)0.1+() (3) (4)(-4.7)+6.9 (5)0+(-0.9) (6)(+6)+(-2.7) 挑战自我(4分钟): 填空 (1)( )+(-3)=-8 (2)( )+(-3)=8 (3)(-3)+( )=-1 (4)(-3)+( )=0 教材第18页练习1、2、3题 给学生提供示范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树立自信 帮助学生较完整地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更重要的是渗透逆向思维。
总 结 拓 展 说一说(3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思考: 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吗?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你会做吗? 已知|a|=2,|b|=3,求a+b的值.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第1题巩固本节内容,第2题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第3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 学 反 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