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四)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四)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
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
学历史兴趣
集了以下图片,请你为其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B时目民
年膏新
翻肉
務
報
報
人民的抗争
B.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
民的探索
D.中华民族的崛起
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
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
洗脑”指的
件是
A.洋务运动
新文
戊戌变
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
想界的清道夫
启彖
水
弥漫的大道上
启蒙之水”是指
4.胡适将
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
是太太外
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
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
得,太太生日要
太太花钱要
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
洋务
B.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
在历
从中国到
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提
的思想理论,吹响
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
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
义的
康有为
恩
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
两个“天安门”有
A.五四运动
戌变法
四运动新中国成
C.五四运动新文
亥
新文化运动
年是五四运动爆发
年。下列各项对右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
对待日益严厉。乃
市不及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
京被
释;工界
后期的主力
转变为工人
及
章、陆去
海学联告同胞书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
年
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
页
8
举
五四”青
系列相关活动。回想
代历史
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A.国阿
B.爱国主义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科学创新精神
爱国运动被定义为新民主
命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
的先进知识分
要的
政府释放被
月6日清晨,《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来到复旦大学,召开全校同学临时紧急
激动地说:“北京学生有这样的
道我
没有吗 ”复旦学
发动起来,上海
动由此开始
见,五四运动发展到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上海学生的参
知识分子的鼓动C.
D.社会各界的
超麟在其
集体意
当代中国的集体
要是指
爱国精神
成
开
的“红船精
征——坚守理想信
命文
大战役
解放战争胜利的
年代
命势力在不
的
内便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
过
实
动
B.北伐战争
征
事变
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
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
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
文章篇数
命
频率0.78%2.45%
起义
武裝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
党在上海成立
国共合作
农村革命
建
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动阶级重建国家
消灭阶级差
灭资本家
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这说
当时中国共产党
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
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D.尚未充分
共产党的成立被称为
大事”,主
为
有了新的
标②实现了国共两党联合③有了新的领导④以三民主义为
图所示的建筑
教育基
证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
共产党成立
军队的创建
国民大革命发动
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
动高潮的顶
为
战,为人权
铁路工人大罢
和团运动
年级上册历史
页(共八年级历史单元测试(四
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四)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案
答题答题
安
题
40分)
31.(1)政府
洋政府。(1分)主要史实
黎和
列强操纵了会议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揭
本吞并山东
分
)事件:五四运动。(2分)地点:上海。(2分)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
奠备
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
组的建立为中国
的成
部和组织基
分
(4)
)启
产党从秘密组织到世界第一大政党
国
共产党
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中国共产党
进步的政党,代表
人民的根本利益等。(2分)(意思相近
32.(1)中华苏维埃共
政府所在地:瑞
利会师
地2国
分)
(2)示例:①图2遵义会议,确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是
历史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图
桥
名红军突
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没有铺设木板的13条光溜溜的铁锁,冲过
消灭敌
领泸定桥,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③图4黄镇速写红
地。红军在
随时吞没生命的沼泽和淤泥潭,气候恶劣,缺少粮
食和御寒衣服,他们相互帮助,最终走出草地。(4分)(三个图片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
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蕐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
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分)
33.(1)条
关条
(2分)原因:将“物竞天择,适者
优胜劣败”等理
战败以后的国家命运联系起
(2)原因
次世界大战欧洲文化的破产与俄国革命的成
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分)阶段:无产阶级。(1分)先驱者:李大钊。(1分
期:洋务运动时期。(2分)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2分
)近代
想变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
想变
级上册历史课堂练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