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讲解与训练(4)选材用材突破(课件+教案+练习 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讲解与训练(4)选材用材突破(课件+教案+练习 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7 10:49:14

文档简介

(4)选材用材突破 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走什么路,如何走路,只有走路的人才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不忘初心和使命,坚定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相信走出来的路别人最终无话可说。而“走自己的路却让别人无路可走”者,应及早醒悟,迷途知返,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精彩的人生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道路,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对于人生,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列两组诗句,根据要求写作。
(1)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将会失去浩瀚的繁星。
(2)每层有每层不同的景色,每层有每层不同的风声。
请结合自己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好时光。——布莱希特
没有一个人能够制造那么一口钟,来为我们敲回已经逝去的好时光。——狄更斯
如果青春的好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会是一场凄凉的悲剧。——张云可
我相信我一生最好的时光在后头。——佚名
国富民强,风清气正,我们正逢好时光。——佚名
什么是好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请你据此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创“‘砖’为你读诗”工地朗诵,用“播音腔”朗诵诗歌的,是农民工李小刚;写出“忙个小营生,写诗几小令。粗食小浊酒,平头小百姓”这首略微押韵的《四小歌》的,是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生活的物质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会遭遇艰难时刻,也都会发现诗意存在。
有人感慨,艰难生活让诗意显得珍贵;有人感叹,诗意让艰难生活变得美好……
关于“艰难生活和诗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脸识别是一项新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人脸信息是个人独有的、不可替换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违规采集和使用,其潜在风险不言而喻,因此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警觉。
其实,人们在欢呼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给人类的伦理和价值带来的冲击而忧虑。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例文:
切莫一条路走到黑
“一场经贸摩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中国和一个一意孤行的美国。”埃及《金字塔报》资深记者萨米·卡姆哈维的话意味深长。
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被“美国优先”遮住了双眼,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全然不顾中美两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贸易逆差就是对美国的“经济掠夺”,三番五次地向多国挑起贸易争端;他们吆喝“别国科技发展会伤害美国”的谬论,频频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别国企业,甚至不惜胁迫盟友“组团”围堵;他们声称国际贸易规则“令美国吃亏”,肆意冲撞破坏多边贸易体制。这些蛮不讲理、任性妄为的行径,不仅是对别国正当发展权利的打压,也是对国际规则的践踏。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世界,也是一个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与共的世界。美国一些政客无视历史潮流、无视反对声音,说到底,无非是只想当随意制定规则的“吹哨员”,不想做遵守规则的“运动员”;无非是只想自己单赢,不想各国共同发展。于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成了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别国正当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之上的“正当理由”,“贸易零和”成了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机制“合则用,不合则退,不合则毁”的堂皇借口。如此蛮横无理,还有何公义可言?
哪怕是在美国国内,这样的一意孤行,也遭到各界有识之士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就批评道,一些政客为了一点私利,榨干国际社会,迅速摧毁70多年来的国际秩序,破坏为防范国际混乱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和共同使命感。前不久,阿迪达斯、耐克、彪马以及美国170多家鞋类制造商和零售商联合致函美国政府,指出美国对中国输美鞋类产品加征关税,将对美消费者、制鞋企业和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然而,美国这些政客全然不顾“贸易管用,但关税不管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全然不顾美国农民无奈诉说他们正在经历“艰难的经济时刻”,依然我行我素、执迷不悟。
一味任性胡来,是对美国自身国际信誉和国际形象的损耗,也是对世界各国合作大环境的搅扰破坏。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就正告美国政府:“要贸易,不要战争。”美国那些政客是不是该想一想,为什么美国针对华为的禁令一出,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就明确表示,封杀华为毫无先见之明,欧洲国家不准备效法美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试图以保护主义阻挡经济全球化大潮的举动,注定不得人心;试图以单边主义阻拦世界多极化大势的行径,注定徒劳无功。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文章指出,想要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创新之外的努力,最终只会令美国陷入孤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的文学家桓宽就告诫,“距谏者塞,专己者孤。”学会倾听,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我们奉劝美国那些政客听听美国社会各界的呼声,听听世界各国的批评警告,及早醒悟、迷途知返,莫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核心内容为“走什么路,如何走路”。关于路的各种观点认识,比如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还有践行者才有发言权——“走什么路,如何走路,只有走路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抑或强调选择的路要适合自己——“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路”选择了便要坚持——“不忘初心和使命,坚定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相信走出来的路别人最终无话可说”。但千万别被以上信息所迷惑,其实“而”后才是立意的重点方向,即“走自己的路却让别人无路可走”者,应及早醒悟,迷途知返,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通过抓关键词句法确定中心观点为“切莫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要回头”“既要走自己路又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要团结合作大爱无私”。
要求:“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见并未限定问题,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均可。
立意:
(1)何必执迷不悟?应该灵活变通。
(2)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做事不必拘泥。
(3)条条大路通罗马。
2.答案:例文:
给自己的春天设计一个未来
给自己的春天设计一个未来:一个浪迹天涯的梦想,一句春暖花开的承诺,一身瘦马短剑的行袍,一场千里之外的邂逅。扬起理想的大旗,怀揣着希望上路。上路之前,把自己的行程设计到云霄深处,铺展到光的天边,还自己一个明亮的未来。
在这一张恢宏的人生蓝图上,那个执著的梦要永远旁若无人的稳居高处,守住心的渴望,这个梦就是人生设计的精魂。大器的愚公,将自己的梦设计到天山那端,辟山开路将一代家族引向宽广世界;执著的精卫将自己的梦想设计到海的深处,一簇青枝一枚鹅卵,矢志不忘填海救父的夙愿;坚韧的徐霞客将自己的梦设计到秀美山河,一生行一路,携着高山的清风和日出的霞光,风尘仆仆却将梦想亲手点亮。
为了千里之外与成功的一场邂逅,我们要设计曲折蜿蜒的行程。在设计之中要有雨露多变的四季,风云变幻的晨昏,激荡起伏的长路,还有一束光芒四射的星光。李时珍的设计,就是一生之种草采草写草,攀山走岩遍尝百草,以一部开先河的《本草纲目》完成了人生之旅;司马迁的设计,就是一生只写一部史书,忍辱负重隐忍苟活,最终以一卷荡气回肠的史家之绝唱为自己的篇章画上完美句号;玄奘的设计就是一生只取一部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伴着青卷古灯立地成佛,一路坎坷化成一缕尘烟,包裹住芸芸众生传颂不息。
要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必须设计好奋斗的目标,然后为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拼搏。就像苍鹰,从一出生起,它们就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展翅高飞。所以它们开始不断的练习飞行,从不敢飞高到敢于尝试,终于有一天,鹰妈妈把它们领到悬崖边上,它们为了生存,只有选择奋力高飞,于是,它们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搏击长空的梦想。我们都想获得成功。但是,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想去哪里、想成为什么人有一个毫不动摇的理想,成功才有可能实现。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伟人都是早早的立下了志向。远大坚定的理想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你走向成功,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近。
给自己的春天设计一个未来,需要不断修正,同时要坚持不懈。只有自己才是这场设计唯一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虽无人知晓,到结束却能收获五彩人生。或许会走不少弯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修正。或许会疲倦于挣扎沉重,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巴尔扎克曾债台高筑,安徒生受尽人生冷暖,林肯曾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梵高潦倒一生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对自己设计的未来坚定不移,他们的目光淡定从容,他们的身躯倔强坚挺,最后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赢了。用自己的艰辛努力为自己设计了一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踏一路金风花雨,摇一路驼铃声声,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高歌不倒,努力实践自己的设计,终会用成功花束在腰间打上漂亮的结,结上飞出朵朵流苏,飞出春天里最明亮的幸福!
解析:审题: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本材料比较简单,材料中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生需要设计,我们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作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另一种则反之,认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不确定性,不必执着于设计。据此,我们写作时态度必须明确,首先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然后就这一观点进行阐述,写作时体现我们的认识和思考即可。
立意:
1、给自己的春天设计一个未来
2、有设计的人生更光明
3、多彩人生,何须设计?
4、人生路漫漫,设计花艳艳
5、我喜欢一眼看不到头的人生
3.答案:例文:
不要让安逸的迷雾遮挡了奋斗的星光
洛夫说:如果你迷恋厚实的屋顶,你将会失去浩瀚的繁星。是的,厚实的屋顶可以为你遮风挡雨,可以让你安然享受生活的宁静和温馨;可是,年轻人,不要让安逸的迷雾遮挡了奋斗的星光,走出屋子,你会看到更美的星空。
据说,狼与狗原先是同一个物种,一部分狼屈服于人类的利诱,每天总有吃的,总有安稳的住所,这样的生活,倒也自在,于是呢,经过若干年的进化,这部分“狼”最终进化成为人类忠诚的朋友——狗。
狼变成狗有何不可?不是再也不用担心饥寒露宿了么?不是再也不用时刻担心安危了么?只需稍稍使出一点看家的本领,见到陌生人“汪”几声,就足以得到主人的青睐,但是,似乎也有些不一样呢,假设一下,若某天人类不复存在了,或是人类再也不愿饲养狗了,那这时的狗将会何去何从,结果显而易见,这时,此二者的竞争能力,可是不能同年而语的。
幸而,人类不会抛弃狗,狗也不用担心这一情况,但从这一假设中,我们也可明白一个道理,即不劳而获,以逸待劳的日子虽然轻松,但毕竟也是不安定的,过度的依靠他人而不是自己,总还是有风险的。
但可悲的是,有些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安逸的生活太舒适了,我们深陷其中,甚至还会嘲笑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们,因而,名门望族中出了多少不肖子孙,官宦人家中生了多少纨绔子弟?正如那些佛系青年,那些“啃老族”,貌似安逸的生活,消磨了他们的志气;缩在厚实的屋顶中,不敢看一眼窗外的星空。这样的人生,缺少激情,没有高潮,又如何能看到星空的辽远?而寒门学士中,听到了多少“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喜讯;苦境磨砺中,成就了多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可以失天下的原因,让我们深思。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亡国之君也,为何能东山再起?这是从安逸到奋斗的蜕变!奋斗,使人进步,奋斗,让人不忘记在安宁中仍需“思危”。若无奋斗,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华丽奏章?若只满足于现状,我们又如何在当今这个列强环伺的残酷世界生存?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无不是殚精竭虑,即使环境是安逸的,思想也不能安逸。孟子曰:“天将降大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愿坐等吃喝,依赖别人而不去自己奋斗,这样的人生何来一鸣惊人,又是何等的无趣!
不要让安逸的迷雾遮挡了奋斗的星光,平静的水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即使环境看似安逸,生存不忧,我们也要居安思危,拒绝安逸,用奋斗奏出人生华丽的乐章!
解析:审题:
这是两则富有人生哲理的材料,需要考生理解两个句子的含义,找出立意点。
第一个句子是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誉为“诗魔”的洛夫先生题写的诗句。“厚实的屋顶”可以为人遮风挡雨,代表安逸的生活;“浩瀚的繁星”代表更广阔美好的天地,也可以代表高远的理想等。“迷恋”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将会失去”的是更高远辽阔的世界,更美的风景。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一旦沉迷于富足的物质享乐,他就会丧失积极进取、奋发拼搏的勇气与力量。的确,很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到达一个稳定的阶段,便迷恋安稳舒适,迷失了自我,忘记自己为何出发。
第二个句子同样来自洛夫先生,“每层”代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景色”“不同的风声”代表在不同人生阶段看到的风景、听到的声音。这就好比爬山,山脚有山脚的美好,山巅有山巅的风景,而半山腰也同样有自己的风光。
这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对于有些人来说,他喜欢在“厚实的屋顶”中过自己喜欢的日子,这无可厚非;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可能更向往“浩瀚的繁星”,需要奋斗拓展生命的空间。每种人生都有自己别样的选择和风景,不必去刻意向别人靠拢,也不必去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自己的风景只有自己懂得欣赏。
“结合自己阅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其中一句话作为自己的立意,也可以将两句话结合起来综合立意。
立意:
1. 唯有努力飞翔才能欣赏浩瀚的繁星;
2. 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3.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风景。
4.答案:例文:
青春是好时光
青春,我们每个人都会要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也是生命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因为青春富有梦想,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火一样的激情,是铜一般的意志;青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是“海阔天空独往来”的潇洒;青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青春是生命交响乐中最壮丽的乐章,是人生岁月中最好的时光。
青春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童年是金色的,似乎每天都充满着金色阳光,我看不然。童年是不谙世事,心无杂念,应是纯洁透明的;而青春则是初入人生的百花园,五彩缤纷,新鲜浪漫,生机勃勃,这才是最美好的金色年华。人说壮年如虎,但去日苦多;人说夕阳最红,但以近黄昏。只有青春最勇敢,最富有,最年轻,你能以宁折不弯的气概对抗“能屈能深”的教诲,免于沉溺世故。因为年轻,你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缤纷的世界,发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清楚感叹。
青春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生阶段。科学研究表明,人在20岁左右体力和创造力渐至顶峰,35岁之后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青春岁月咬住青春不放,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创造了辉煌业绩。孔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创立儒学,光照千秋;诸葛亮20岁起辅佐刘备,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比尔盖茨二十多岁创微软公司,成了世界首富,饮誉天下;莱蒙托夫27岁英年早逝,却为俄国文坛留下传奇的《当代英雄》,流芳千古……青春多美好,青春多灿烂。
青春如涌动的波涛,充满着活力与激扬;青春如四射的火焰,洋溢着狂热与激情;青春如那不老的绿荫,满是朝气与新意……每个人都在憧憬青春;每个人都会度过青春;每个人也会追忆青春。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含着智慧、勇气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拥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使我们勇于面对一切,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青春是好时光!
青春是好时光的,但这好时光,是需要自己去拼搏,去打拼的。记住一句话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解析:审题:
1.审材料。
考生若要准确地应对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需仔细辨析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所给的多则材料之间大概存在相同型、 相反型、互补型、递进型 综合型等关系。首先分析每一则名言,确定大意。五则材料都围绕“好时光”进行了阐述,只不过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则材料是说“当下就是好时光”,第二则材料是说“过去的时光是好时光”,第三则材料是说“青春是好时光”,第四则材料是说“未来是好时光”,第五则材料是说“和平公正、繁荣富强的时期是好时光”。再结合题干中“什么是好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一要求,作文的立意可以是对一则材料的理解,也可以是几则材料的综合理解,还可以是材料之外的理解,但无论怎么立意,都要围绕对“好时光”这一内涵去阐述,并且传递出正能量。好时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过去,错过不可挽回,便不要后悔,重要的是珍惜现在,更要把握好美好的明天。好时光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所以好时光是需要好好珍惜,用心对待,实现理想、梦想、目标和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的生活。
2.审任务。什么是好时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立意:
(1)青春是好时光;
(2)过去是好时光;
(3)和平公正、繁荣富强的时期是好时光;
(4)好时光是明天,是未来;
(5)当下是好时光。
5.答案:例文:
诗意地生活
庄周梦蝶,逍遥物外,遨游无形的物我之间,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陶潜弃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采菊于东篱之外,以隐居的生活,构建了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这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苏子被贬,而能以豁达之胸襟,或把酒问青天,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写下传世之文章,他的生活更是诗意的。
古人以自身为典范,向我们展示了诗意的生活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诗意的生活,如何诗意地生活呢?
曾经被网络热传照片上的一个小女孩打动,她是湖北一年级学生,7岁的柯恩雅。疫情期间,她跟着复工后的父母忙碌、奔波却不忘记学业。当我们迷失在眼前的慌乱、无助、卑微、苦痛时,这个小女孩用自己笃定的眼神征服了我。我相信,她的心中满满的装着诗和远方。
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
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生活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生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汲汲于名利,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有一种人能把“诗和远方”放在“苟且”之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杜工部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给世人留下伟大的《红楼梦》;诗人食指的名作《相信未来》, 就是写在他生活极度困顿窘迫之时。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士。
《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李白虽然仕途坎坷,却有着一种天生的傲气与才气。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清高给自己的离京之路铺平了心灵的道路,他徜徉于山水之间,用那绣口吐出了半个盛唐,留下了无数惊世之诗篇,成就了“诗仙”的美名。 虽无锦绣朝服加身,他的生活却充满了诗意。去诗意地生活,我们要的不是外物的丰厚,而全在乎心灵的状态。同样是仕途失意,有人跌足长叹,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样在失意后进取,在诗意中成就自我。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超脱,是看尽人世沧桑后灵魂的升华。生活起初只是一杯淡淡的水酒,我们用一生来细细地酿造,年岁愈久,酒愈香醇。在生命的最后,将这杯陈年的佳酿一饮而尽,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亦快哉!
解析:审题: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列举,然后用一句话“生活的物质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会遭遇艰难时刻,也都会发现诗意存在”提升为普遍性,再明确两个关键词“艰难生活”和“诗意”。
第二部分是对现象的讨论,一种是侧重于肯定艰难生活对于诗意的价值;一种是肯定诗意对于艰难生活的意义。考生需要围绕两者关系,进一步明确观点,从艰难生活与诗意相结合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具体深入地展开。
立意:
1.诗意是人生苦痛的调适剂;
2.志存高远是诗意地栖居;
3.不媚不折是诗意地栖居;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诗意的栖居;
5.在困顿窘迫之时寻找诗意的栖息地;
……
6.答案:例文:
人工智能是把“双刀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一项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技术,委实是把“双刀剑”。该如何正确看待其利与弊,是我们需要恒久探索的命题;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做的。
正确应用人工智能,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无人驾驶、刷脸支付、无人超市……这些事物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这些曾经不可想象的情景成为了现实,我们的生活,确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变得更加便捷。
正确应用人工智能,也能使人类在灾难面前更有底气。在2020年人们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工智能使隔离生活不再无趣,使防疫措施更加精确,更使全社会能及时获取信息。信息确定是力量之源,信息不确定则徒增恐慌。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人们在灾难面前有了更足的底气,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正确使用人工智能,能够造福人类,意义深远。然而,人工智能这把“双刀剑”所带来的伦理价值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因为人工智能,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工人陷入失业困境。人工智能使一部分工作、一部分人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在举世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即人类顶尖围棋手与计算机顶级围棋程序之间的围棋比赛中,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分别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人工智能挑战着人类智慧的极限。更加让人恐惧的是埃隆·马斯克曾做出过预言,如果我们再不对人工智能加以控制,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取代人类的位置成为地球的主宰!这使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畏惧之心。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有制约,必须遵守伦理规范,让人工智能在正确的领域发挥正确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我们既要敢于拥抱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也要谨慎对待人工智能,不允许其“越界”,更不允许人工智能技术被不法之徒利用,给人类带来祸患。
人类最大的尊严就在于其拥有自己的思想,能够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辩证地对待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与伦理价值规范携手同行,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一定能让人类文明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解析:审题:
本题材料主要是两个关键词,一是人工智能,一是伦理和价值,两者都应该考虑,我们要欢呼人工智能给人类技术进步带来的积极作用,投身到新技术创造,但是也要防止技术进步过程中可能会给伦理道德带来的各种冲击甚至异化问题,避免各种利用人工智能犯罪或者游走在犯罪边界对人类普遍价值如隐私等侵犯的行为。仅以欢呼新技术立意或者仅以忧虑而放弃对新技术的追求则为偏题,当然如果忧虑新技术思考如何改进的策略应该也是符合题意的。这里的新技术仅指人工智能,论述范围随便扩大,也为偏题。如果范围扩大到与新技术无关,即为离题。建议考生从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与伦理价值的关系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即应该辩证地看待伦理价值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存的。
立意:
1.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
2.人工智能要科学、合理的运用;
3.人工智能与价值伦理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17张PPT)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写作讲解与训练
(4)选材用材突破
目录
真 题 再 现
试 题 分 析
方 法 总 结
好 题 再 练
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是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做到这一点,考生需要积极调动开放性思维,充分展开联想迁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将最准确、最典型的材料组织到写作内容中,用足够多的、高质量的材料充分显示文章的主题,深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素材积累,是作文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精选一些优质素材,即通过深入理解,能够从中挖掘出能够充分表现写作中心的观点态度的素材;而不能不分优劣,见“材”就抓,囫囵吞枣,从而缺乏表现力。
选材“三原则”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选材“三原则”
1.选社会反响大的素材
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说明这一素材集中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这正与高考作文贴近社会现实这一命题方向契合。积累此类素材时,考生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提炼出具有深刻性的认识与个性化的看法。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选材“三原则”
2.选思考角度多的素材
思想容量大、思考角度宽泛的素材,很容易与高考作文题目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平时备考过程中,考生要经常积累此类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将各角度进行恰当归纳,全面认识素材所承载的时代话题。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选材“三原则”
3.选小众经典的素材
在素材选择上,考生可避开大家熟悉的、耳熟能详的素材选择一些新颖的、不被大家熟知的素材作为论证依据。有的考生每次写作,总是围绕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这些经典人物素材,给阅卷者带来审美疲劳。一些小众化事件,总能给我们一种“身边到处都是,写来挥洒自如”的感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每一个身边小事都能表现出真情实感。一些相对陌生的经典不为人熟知,又能够挖掘出具体的细节,往往能够激发阅卷者的兴趣。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用材“四思考”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素材俯拾即是。很多考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可到了考场,大多只满足于将素材简单地搬到作文之中,缺少一定的技巧性,不能让素材更好地服务于写作中心。恰当运用素材,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用材“四思考”
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
论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所谓事实论据,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所谓理论论据,就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名言、警句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事理结合是素材运用技法之一,就是事与理相切,即让素材与分析以相切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两者之间要求做到自然吻合,不着痕迹。相切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由事及理,或由理及事。这里所说的事件应该是概括之后的内容,而不能照搬。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通过思维拓展,深入挖掘社会内涵或时代特色,进而得出深刻的哲理。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用材“四思考”
2.排比组合,拓展宽度
组合排比法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已准备好的素材按照同类型进行分类,一类由多个素材构成,论证一个观点。这种素材运用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攒,即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的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地罗列,而应该是合理地组合。有的考生平时掌握大量素材,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写作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联系但实际上缺少内在联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篇文章的分析缺少严密性。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用材“四思考”
3.对比映衬,主题鲜明
每一个话题都会有很多与之相适应的素材,而且有正面素材和反面素材。写作时,考生运用对比映衬法,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中心更加突出。具体而言,就是在论证观点时,既选择正面事例又选择反面事例,一正一反形成对比,用反面事例使正面论证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不论论证哪个话题,考生在运用对比映衬时,对比的双方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文明与不文明、合理与不合理、自由与限制、奉献与自私对于这些存在对立面的素材,考生在运用时才能充分表现话题。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用材“四思考”
4.言行互证,联系紧密
所谓言行互证,就是将言论类素材与人物行为素材融合在一起,共同表现写作中心。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影视台词,些带有普遍性的哲理,一些公理定理,等等,可表现自己的观点,充实写作内容。引用的内容一定要与分析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充分证明观点。或者由引用对象引出具体事例或现象,从而实现言与行的互证,这样更利于表达写作中心。运用言行互证法,将人物行为素材与言论类素材巧妙融合,可以大大拓宽论证的广度。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范文】
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面孔,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面孔就相当于是他的“名片”。我们从出生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新的面孔,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有记忆深刻的面孔,也许是家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在困境中帮助过我们的人。而在我心中,记忆深刻的是一副副中国面孔。
什么是中国面孔?中国面孔对于我来说是那些不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无论奉献多少,他们都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中国面孔的一分子。
中国面孔,自古有之,今朝更美。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曾经,陆游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希望自己有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即使他到了82岁的高龄,他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铸就了杜甫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杜甫更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后来,屠呦呦耄耋之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她从未想过争名逐利,只为解人们的疾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义无反顾地走进人迹罕至的戈壁滩,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8年,终于成就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伟大事业。淡洎名利、无私奉献,造就了他们的不凡人生,也书写了国家的新篇章。有这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无私奉献的人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为了抗疫而奉献出自己力量的“中国面孔”。有“95后”护士胡佩,她说道:“心中的使命告诉我一线需要我,需要我们这代‘90后’热血青年。”武汉的送餐夫妻在疫情下更加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自己的使命,为坚守在一线的英雄们送去温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爱心接力,运药、运莱,将一批批救援物资运往疫情区。城市、农村基层工作者行走在防疫前沿。不论什么岗位,什么身份,在疫情中坚守使命的英雄都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宋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是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的是民族的使命,我们也可以成为中国面孔的一分子。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中国面孔。
真题再现

试题分析
【点评】
什么是中国面孔?考生根据材料以对中国面孔的分析为立意方向,旗帜鲜明。在分析过程中,考生又紧紧围绕写作中心进行分析,从古到今,不同时期均有中国面孔的表现,这些面孔都让囯人为之自豪。在安排写作思路时,考生恰当地选择了时间顺序,在主体部分设置了“曾经”“后来”“如今”三个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面孔,突出了中华民族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质,层次清晰。
THANK YOU(4)选材用材突破
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是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要做到这一点,考生需要积极调动开放性思维,充分展开联想迁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将最准确、最典型的材料组织到写作内容中,用足够多的、高质量的材料充分显示文章的主题,深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选材“三原则”
素材积累,是作文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精选一些优质素材,即通过深入理解,能够从中挖掘出能够充分表现写作中心的观点态度的素材;而不能不分优劣,见“材”就抓,囫囵吞枣,从而缺乏表现力。
1.选社会反响大的素材
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说明这一素材集中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或问题,这正与高考作文贴近社会现实这一命题方向契合。积累此类素材时,考生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提炼出具有深刻性的认识与个性化的看法。
2.选思考角度多的素材
思想容量大、思考角度宽泛的素材,很容易与高考作文题目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平时备考过程中,考生要经常积累此类素材,并对其进行分析,将各角度进行恰当归纳,全面认识素材所承载的时代话题。
3.选小众经典的素材
在素材选择上,考生可避开大家熟悉的、耳熟能详的素材选择一些新颖的、不被大家熟知的素材作为论证依据。有的考生每次写作,总是围绕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这些经典人物素材,给阅卷者带来审美疲劳。一些小众化事件,总能给我们一种“身边到处都是,写来挥洒自如”的感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每一个身边小事都能表现出真情实感。一些相对陌生的经典不为人熟知,又能够挖掘出具体的细节,往往能够激发阅卷者的兴趣。
用材“四思考”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素材俯拾即是。很多考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可到了考场,大多只满足于将素材简单地搬到作文之中,缺少一定的技巧性,不能让素材更好地服务于写作中心。恰当运用素材,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
论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所谓事实论据,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所谓理论论据,就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名言、警句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事理结合是素材运用技法之一,就是事与理相切,即让素材与分析以相切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两者之间要求做到自然吻合,不着痕迹。相切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由事及理,或由理及事。这里所说的事件应该是概括之后的内容,而不能照搬。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通过思维拓展,深入挖掘社会内涵或时代特色,进而得出深刻的哲理。
2.排比组合,拓展宽度
组合排比法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已准备好的素材按照同类型进行分类,一类由多个素材构成,论证一个观点。这种素材运用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攒,即将一些能够体现写作中心的同类素材进行恰当的罗列与叠加。叠加素材,并不意味着简单地罗列,而应该是合理地组合。有的考生平时掌握大量素材,在具体写作时,为了展示自己写作的丰富性,便将一些看上去有点联系但实际上缺少内在联系的素材堆砌在一起。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体现素材运用的广度,还会让整篇文章的分析缺少严密性。
3.对比映衬,主题鲜明
每一个话题都会有很多与之相适应的素材,而且有正面素材和反面素材。写作时,考生运用对比映衬法,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中心更加突出。具体而言,就是在论证观点时,既选择正面事例又选择反面事例,一正一反形成对比,用反面事例使正面论证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不论论证哪个话题,考生在运用对比映衬时,对比的双方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文明与不文明、合理与不合理、自由与限制、奉献与自私对于这些存在对立面的素材,考生在运用时才能充分表现话题。
4.言行互证,联系紧密
所谓言行互证,就是将言论类素材与人物行为素材融合在一起,共同表现写作中心。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影视台词,些带有普遍性的哲理,一些公理定理,等等,可表现自己的观点,充实写作内容。引用的内容一定要与分析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能够充分证明观点。或者由引用对象引出具体事例或现象,从而实现言与行的互证,这样更利于表达写作中心。运用言行互证法,将人物行为素材与言论类素材巧妙融合,可以大大拓宽论证的广度。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
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面孔,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面孔就相当于是他的“名片”。我们从出生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新的面孔,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有记忆深刻的面孔,也许是家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在困境中帮助过我们的人。而在我心中,记忆深刻的是一副副中国面孔。
什么是中国面孔?中国面孔对于我来说是那些不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无论奉献多少,他们都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中国面孔的一分子。
中国面孔,自古有之,今朝更美。
曾经,陆游说“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希望自己有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即使他到了82岁的高龄,他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铸就了杜甫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这种爱国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杜甫更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后来,屠呦呦耄耋之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她从未想过争名逐利,只为解人们的疾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邓稼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义无反顾地走进人迹罕至的戈壁滩,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8年,终于成就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伟大事业。淡洎名利、无私奉献,造就了他们的不凡人生,也书写了国家的新篇章。有这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无私奉献的人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为了抗疫而奉献出自己力量的“中国面孔”。有“95后”护士胡佩,她说道:“心中的使命告诉我一线需要我,需要我们这代‘90后’热血青年。”武汉的送餐夫妻在疫情下更加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自己的使命,为坚守在一线的英雄们送去温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爱心接力,运药、运莱,将一批批救援物资运往疫情区。城市、农村基层工作者行走在防疫前沿。不论什么岗位,什么身份,在疫情中坚守使命的英雄都是我心中的中国面孔。
宋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是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的是民族的使命,我们也可以成为中国面孔的一分子。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可以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中国面孔。
【点评】
什么是中国面孔?考生根据材料以对中国面孔的分析为立意方向,旗帜鲜明。在分析过程中,考生又紧紧围绕写作中心进行分析,从古到今,不同时期均有中国面孔的表现,这些面孔都让囯人为之自豪。在安排写作思路时,考生恰当地选择了时间顺序,在主体部分设置了“曾经”“后来”“如今”三个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面孔,突出了中华民族努力向上的精神品质,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