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2.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
A. 只有C
B. 只有N
C. C和O
D. C和N
3.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4.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5.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6.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
B.
C.
D.
7.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9.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 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 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1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pH<6.5的雨水称为酸雨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13.下列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有关的是( )
A.航天飞机发射
B.水车汲水灌溉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14.下列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电解水
C. 化学电池
D. 太阳能供热
15.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活性炭具有除去冰箱内异味的功能的原因是 ;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是 ;
(3)区分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的方法(任写一种) 。
17.林林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Mg3N2)的粉末。(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____;
(2)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____;
(3)这个实验给你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①____;②____。
18.下表是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为减少城市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填序号)。①少用煤作燃料②采用燃料脱硫技术 ③不必采取措施,无所谓④开发新能源(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④戴呼吸面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此项正确;B、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酸、碱、盐、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可使农作物被污染,不能用于浇灌农田。此项不正确;C、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项正确;D、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可将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离,从而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此项正确。所以应选B项。
2.【答案】D
【解析】比较反应前后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碳是+2价,反应后是+4价,反应前氮是+2价,反应后是0价,反应前后氧都是-2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碳、氮。
3.【答案】B
【解析】A、粮食发酵会产生乙醇,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4.【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6.【答案】B
【解析】A为禁止烟火的标志;B选项为禁止吸烟的图标;C选项是氧化物的图标;D选项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B。
7.【答案】C
【解析】棉布手帕浸泡在70%的酒精溶液中,手帕也带了一定量的水,当燃烧时手帕完好无损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不是魔术,这是科学道理,A错;酒精燃烧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几百度,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B错;C是正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
8.【答案】D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
C.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谨烟火,正确;
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然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故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会放热,如燃烧放热,也有的会吸热,如在高温下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热量;B.不一定只有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如镁与盐酸反应也是放热的,等等;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吸热,有的放热,但也有的表现不明显;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错误的,物理变化过程也可能产生热量,如摩擦生热。
11.【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12.【答案】C
【解析】A.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时发热量高,生成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选项说法正确;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液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C.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不是6.5,选项说法错误;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航天飞机发射需要燃烧有化学变化;B.水车汲水灌溉主要利用了水能,没有化学变化;C.太阳能供热主要利用了太阳能,没有生成新物质;D.风力发电,利用了风能,也没有化学变化。
14.【答案】C
【解析】A.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C.化学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D.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15.【答案】A
【解析】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
16.【答案】(1)具有吸附性;(2)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冰箱内异味,故填:具有吸附性;(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空气流动会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而蜡烛会熄灭,故填: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3)醋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纯碱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以使用酚酞试液鉴别醋酸和纯碱,故填:加入酚酞试液,无变化的是醋酸,变红的是纯碱。
17.【答案】(1)3Mg+N2Mg3N2;化合(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物质掉下来炸裂集气瓶瓶底(3) ①N2在一定条件下支持燃烧②燃烧不一定需要在氧气中进行
【解析】(1)根据实验可得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属于化合反应;(2)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掉下来炸裂集气瓶瓶底;(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也可以是氮气参与燃烧。
18.【答案】(1)重庆,①②④; (2)①②③
【解析】(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过多,随着雨水降落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形成酸雨的城市是重庆,预防酸雨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是采用煤脱硫技术,或开发清洁的能源代替;(2)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对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