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课件+讲义+习题)——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课件+讲义+习题)——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7 11:06:1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通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从而提高人文修养。
从试题要求默写的句子上看,一般有五种情况:(1)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经典的名句;(2)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3)形式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4)句意相对独立、有句末标点(易切分出来)的句子;(5)有易错字、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
从体裁上看,要求考生默写的篇目会涉及诗、词、文等,另外各地区的高考卷在命题时都会考虑到作品的年代,而唐宋是“主力”。
第1节 记忆性默写
双重代入,多角度推断词义
1.加强背诵,熟记内容。
高效记忆的方法主要有:(1)归类记忆法。或按作者,或按内容,或按主题,或按情感进行分类记忆。(2)比较记忆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记忆内容更准确、全面。如人们普遍知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曲”(王籍《入若耶溪》),以动衬静,千古传诵;通过比较就会知道“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也是很有特色的写静景的名句。(3)联想记忆法。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治船瓜洲》)中的“绿”字联想到类似的炼字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闸”(宋祁《玉楼春》)。(4)辨析记忆法。如《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的“事”不要写成“侍”。
2.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
先背上句,再背下句,这是考生的一种“记忆惯性”。一般来说,对于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的默写题,考生通常不会出错,但如果给的是下句,要求填写的是上句,考生往往就会出错。因此,考生要摆脱背诵时的“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这种“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如培养“倒背”的意识,经常让他人出下句自己对上句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考生就会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
3.据境分析,辨析字形。
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形体、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字,考生在备考时就要关注这些同音字不同的意义,根据语境来辨别它们的形体,从而准确识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理解了这句诗是描写琵琶女经过诗人再三邀请才从船中出来的情景,就不会将“始”写作“使”。
4.留心顺序,关注难写字。
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的前后句互换后,其意义仍然是相通的,这样就有可能把语句的顺序记颠倒,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多留心句子的顺序,准确记忆。如“二者不可得兼”易误写成“二者不可兼得”。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要重点识记,达到书写熟练自如的程度。
【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第2节 情景式默写
掌握关键信息,巧解默写题目
1.理解题干中的情境特征。
情境式默写题给出的具体情境一般有语句描写的对象、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等,考生默写句子时,就要认真思考具体的情境特征,以确定要默写的语句。
2.抓住内容提要或语句翻译。
有时候,题干给出的情境是与要默写的语句相关的内容,或要默写的语句的翻译,这就要求考生在默写时,把握题干给出的具体内容的指向。
3.联系上下句的意思。
题干给出要默写的语句的上(下)句的大意,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对应的语句,再进行补写。
4.把握位置信息。
这类信息中含有表明所填语句位置的词语,如“开头”“文末”“最后”等。
分析表达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有时题干中的信息往往表明了所填语句运用的手法,所以考生要关注语句的表达技巧、作用、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
【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请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_________”, 视线常被遮断。
【答案】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怜。
变式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自己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种种痛苦经历,接着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回到现实,表现自己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能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奋勉或沮丧,但实际上他的思想仍然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所待”。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
【答案】
(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彻”“辩”“嫉”“蛾”“诼”。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答案】
(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初、佛狸、御、辩”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拉车来比喻坚持学习必然会有所收获。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善用形象写声音,“____________”借鸟声写乐声的婉转流畅;“____________”借泉水写乐声的压抑滞涩。
(3)《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驽”“幽”“誉”“沮”。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唯、剡溪、萧、滚。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蜀汉臣僚将士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不改对后主忠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一个国家如果“______,______”,常常灭亡。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琵琶声先“滑”后“涩”的旋律变化,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琴技。
【答案】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懈”“拂”“幽”。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阐明古之圣人“圣益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了早晚时分景物的明暗变化,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之相比则更为简洁凝练。
(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就描绘了杜鹃悲啼的画面;而杜鹃又名子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就使用了这一意象。
【答案】
(1)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晖、啼、猿。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 习题1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以地位、官职为理由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已和大众的追求爱好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渭水和樊川的走向侧面表现宫城面积之大。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品评菊花和牡丹所象征的德行品格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读书人要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脊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经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是借这种手法来表达对君王的思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想象刘裕北伐时雄壮气势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客”之口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3)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乘小船越过茫茫江面时的情景。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自己潦倒的生活之苦和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羌笛是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其音凄切。唐代边塞诗中常用以表现征夫思乡的怆然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时,在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开阔江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凌空驾风而行,畅游之乐从笔下泉涌而出。
(2)在《虞美人》中,李煜触景生情,回首过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物是人非的亡国现实让他愁思万千,难以排解。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师说》 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③《行路难》 体现出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苏子与客在船里相互枕着睡去,不知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
(2)韩愈《师说》以圣人为榜样,写古代的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讽劝人们尊师勤学。
(3)“夕阳”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多用于烘托悲凉的氛围或点明具体的时间等,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怀,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3)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2.答案:(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3)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
3.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
5.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7.答案: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答案:(1)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2)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通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从而提高人文修养。
从试题要求默写的句子上看,一般有五种情况:(1)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经典的名句;(2)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3)形式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4)句意相对独立、有句末标点(易切分出来)的句子;(5)有易错字、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
从体裁上看,要求考生默写的篇目会涉及诗、词、文等,另外各地区的高考卷在命题时都会考虑到作品的年代,而唐宋是“主力”。
第1节 记忆性默写
双重代入,多角度推断词义
1.加强背诵,熟记内容。
高效记忆的方法主要有:(1)归类记忆法。或按作者,或按内容,或按主题,或按情感进行分类记忆。(2)比较记忆法。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记忆内容更准确、全面。如人们普遍知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曲”(王籍《入若耶溪》),以动衬静,千古传诵;通过比较就会知道“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钟山即事》)也是很有特色的写静景的名句。(3)联想记忆法。如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治船瓜洲》)中的“绿”字联想到类似的炼字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闸”(宋祁《玉楼春》)。(4)辨析记忆法。如《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的“事”不要写成“侍”。
2.强化“倒背”意识,改变“记忆惯性”。
先背上句,再背下句,这是考生的一种“记忆惯性”。一般来说,对于给出上句,要求填写下句的默写题,考生通常不会出错,但如果给的是下句,要求填写的是上句,考生往往就会出错。因此,考生要摆脱背诵时的“记忆惯性”。要想改变这种“记忆惯性”,平时就要试着改变背诵习惯,加强训练,如培养“倒背”的意识,经常让他人出下句自己对上句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考生就会有逆向思维的意识了。
3.据境分析,辨析字形。
汉语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形体、意义却完全不同的字,考生在备考时就要关注这些同音字不同的意义,根据语境来辨别它们的形体,从而准确识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理解了这句诗是描写琵琶女经过诗人再三邀请才从船中出来的情景,就不会将“始”写作“使”。
4.留心顺序,关注难写字。
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的前后句互换后,其意义仍然是相通的,这样就有可能把语句的顺序记颠倒,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多留心句子的顺序,准确记忆。如“二者不可得兼”易误写成“二者不可兼得”。对于那些难写的字,要重点识记,达到书写熟练自如的程度。
【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答案:(1)不求闻达于诸侯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第2节 情景式默写
掌握关键信息,巧解默写题目
1.理解题干中的情境特征。
情境式默写题给出的具体情境一般有语句描写的对象、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氛围、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等,考生默写句子时,就要认真思考具体的情境特征,以确定要默写的语句。
2.抓住内容提要或语句翻译。
有时候,题干给出的情境是与要默写的语句相关的内容,或要默写的语句的翻译,这就要求考生在默写时,把握题干给出的具体内容的指向。
3.联系上下句的意思。
题干给出要默写的语句的上(下)句的大意,考生要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对应的语句,再进行补写。
4.把握位置信息。
这类信息中含有表明所填语句位置的词语,如“开头”“文末”“最后”等。
分析表达技巧,体会表达效果。
有时题干中的信息往往表明了所填语句运用的手法,所以考生要关注语句的表达技巧、作用、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
【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请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_________”, 视线常被遮断。
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怜。
变式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自己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种种痛苦经历,接着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回到现实,表现自己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能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奋勉或沮丧,但实际上他的思想仍然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所待”。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拉车来比喻坚持学习必然会有所收获。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善用形象写声音,“____________”借鸟声写乐声的婉转流畅;“____________”借泉水写乐声的压抑滞涩。
(3)《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在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蜀汉臣僚将士因为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不改对后主忠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一个国家如果“______,______”,常常灭亡。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琵琶声先“滑”后“涩”的旋律变化,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琴技。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阐明古之圣人“圣益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写了早晚时分景物的明暗变化,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之相比则更为简洁凝练。
(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就描绘了杜鹃悲啼的画面;而杜鹃又名子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就使用了这一意象。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彻”“辩”“嫉”“蛾”“诼”。
2.【答案】
(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初、佛狸、御、辩”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答案】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驽”“幽”“誉”“沮”。
4.【答案】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唯、剡溪、萧、滚。
5.【答案】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懈”“拂”“幽”。
6.【答案】
(1)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晖、啼、猿。专题六 名篇名句默写 习题2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兼顾到本质与形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表现《离骚》举例浅近但旨意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含意与苏轼在《教战守策》“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善用正反设喻说理。比如:他用蚯蚓正面设喻,得出“______________”的成功经验;接下来用螃蟹反面设喻,得出“______________”的失败教训。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叮嘱后主刘禅军中之事咨询向宠就可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向宠的地位与才华。
(3)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
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颔联为整体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势恢宏的视觉形象和高低错落的听觉形象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秋景图。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
现了刘裕的北伐赫赫武功;可虎父偏有犬子,刘义隆在面对北方敌人时却落得“ 赢得仓皇北顾”的下场。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组对仗工巧语句突出了
秦始皇肆意浪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大鹏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陋室环境的宁静、雅致,令人心旷神怡。
(2)《曹刿论战》中,体现了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常借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秦和蜀之间自古以来就被隔断,人员少有往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遭遇,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严重摧残。
(3)《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互文的手法,写出自己和朋友下马上船,饮酒无乐的苦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2.答案:(1)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5.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6.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7.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8.答案:(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要能理解地背诵全文,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提示性内容,注意字形,不要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