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4.3 产业转移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4.3 产业转移 自主学练案(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6 16: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养解读 1.通过相关图文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方向、组成、分类,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重点) 2.通过视频、示意图等材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了解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过程。 3.通过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相关视频、图表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点)
第1课时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自学参考
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方向: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3)组成:包括产业转出区和产业承接区。
(4)分类——①国内产业转移: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产业转移。
②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微点拨] 产业转移并不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原因 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会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市场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国内市场无法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一国产品销往另一国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企业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就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政策 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产业转出地来说,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迫使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对于产业承接地来说,政府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来吸引企业进驻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3.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左下图所示:
4.图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政策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5.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4.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问题探究
一、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很多国外品牌汽车,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创办汽车厂,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品牌汽车也越来越被中国人所熟悉。中汽协公布的2020年销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 522.5万辆和2 531.1万辆。数据显示,一汽大众2020年累计终端销量达到2 161 888辆,同比增长1.5%,成为本年度中国市场销量冠军。
[思考探究]
1.影响国外汽车产业转移到中国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
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二、阅读教材P77页最后一段和读图4.27和图4.28,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3、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目标检测
下图为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①产业转移的目的是(  )
A.追求经济效益 B.促进当地就业
C.保护生态环境 D.发展科学技术
2.②类产业最可能是(  )
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力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金密集型
3.我国目前为(  )
A.Ⅰ类国家 B.Ⅱ类国家 C.Ⅲ类国家 D.无法判定
海外园是指政府或企业在境外建设或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各类园区。柬埔寨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经过多年建设,柬埔寨西哈努克省“西港特区”已发展成中国和柬埔寨两国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样板园。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某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企业自身海外业务发展需要接管“西港特区”,由此园区的建设步入正轨。该企业主营业务最可能是(  )
A.钢铁冶炼 B.石油加工 C.纺织服装 D.整车生产
5.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首选海外园,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投资风险 B.适应当地文化C.利用当地劳动力 D.完善园区产业链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6~8题。
6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7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8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9 读下面产业转移的漫画,指出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及类型是什么?
学后总结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素养解读 1.通过相关图文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方向、组成、分类,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重点) 2.通过视频、示意图等材料,从区域认知的角度了解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过程。 3.通过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的相关视频、图表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点)
第2课时 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自学参考
1.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转移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以来 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2.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国际产业转移使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②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①产业转出国: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微点拨] 国际产业转移虽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双赢。对发达国家而言,产业转移使其企业生产不断延续,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力,使其获取了更多经济效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其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
3.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一】2020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着力把握好国际产能合作与国内梯度转移的关系,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事实上,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规模化转移,纺织服装企业就作为此轮产业转移的先锋和骨干力量,不断向中西部转移。下图是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思考探究] 
1.分析四川承接东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分析新疆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标检测
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夹江县依靠本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陶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后,广东、福建的国内知名陶瓷企业纷纷“东陶西移”落户夹江。据此完成1~2题。
1.广东、福建陶瓷产业“东陶西移”的原因可能是(  )
A.粤闽环保与生产成本高B.国内市场饱和C.粤闽矿产资源枯竭 D.生产技术落后
2.四川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陶瓷产业转移,可能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B.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C.降低劳动力价格D.加快色釉料产业、模具产业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的新模式转换已见成效。据此完成3~4题。
3.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服务水平C.市场规模 D.劳动力分布
4.企业外迁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①产业升级加快 ②实体经济增强 ③地租水平降低 ④劳动力素质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后总结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基础落实练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东南沿海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
①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②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 
③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
A.要警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转移B.为了多承接产业转移,可降低准入门槛
C.多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D.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中亚五国地处“一带一路”沿线,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禀赋同中国产业现状形成良性互补,与中国产业领域合作广泛,这为中国向中亚五国进行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下表示意中亚五国对中国产业转移吸引力指数。据此完成3~4题。
国别 排名 吸引力指数
哈萨克斯坦 1 27.82
土库曼斯坦 4 10.09
吉尔吉斯斯坦 5 1.39
乌兹别克斯坦 3 12.66
塔吉克斯坦 2 12.69
3.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产业转移吸引力相对较弱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经济基础相对落后
C.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D.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4.为更好地承接“一带一路”国际产业转移,中亚五国应(  )
A.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道路互通B.提高农牧矿业产值比重,扩大边境贸易
C.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竞争能力
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
A.较低经营成本 B.淘汰落后产业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D.政府的优惠政策
6.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首钢始建于1919年,选址在北京市西郊。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奥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此为契机,首钢迁址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岛。2016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馆。如图为首钢搬迁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与首钢原址相比,在曹妃甸建造钢铁厂的主要优势是(  )
A.深水港,便于产品外运 B.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
C.地价便宜,附近多煤、铁资源 D.河网稠密,降水丰富
8.下列关于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原因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B.缓解北京地价上涨情况
C.改善北京大气环境质量 D.河北省唐山市等地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9.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馆的意义主要有(  )
①降低冬奥会训练场馆建设成本 ②保护工业遗址 ③带动体育及旅游业的发展 ④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边际产业是对外转移国已经或将要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同时也是转移对象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目前正积极承接中国的产业合作与产能转移。据此完成10~12题。
10.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适合向东南亚转出的边际产业是(  )
A.钢铁制造业 B.微电子工业 C.纺织产业 D.汽车制造业
11.埃塞俄比亚承接我国边际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
①电力资源充足 ②劳动力丰富低廉 ③交通高度发达 ④政策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我国边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转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C.降低我国其他产业的生产成本 D.完善转入国的福利保障体系
拓展提升练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飞地经济”是保持现有的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淄博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建材产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工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许多工业部门转出。石嘴山市是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宁夏最早的工业城市。进入21世纪,该市发展陷入生存危机,一直寻求产业转型之路。2010年“石嘴山淄博工业园”(即“淄山工业园”)落户石嘴山市,开创了“飞地工业园区”式的产业转移模式。下图为石嘴山市交通位置示意图。
(1)分析石嘴山市能够建设“淄山飞地工业园”的区位优势。
(2)分析“飞地工业园区”产业转移模式的优势。
(3)说明“淄山工业园”的建立对石嘴山市发展的影响。
14.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越南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紧邻中国南海,海岸线长3 260多千米。越南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近年来,越南为了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大力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截至2018年底,越南当地共设立工业园区326个,引进了约8 000个外资项目。
南部重点经济特区主要由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8个省市组成。这个地区,特别是胡志明市周围,是全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工业中心,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胡志明市是优良的大型港口城市,也是越南的经济中心之一。下图示意越南南部地区主要行业构成。
(1)概述越南南部地区主要行业结构特点。
(2)分析越南南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区位优势。
(3)说明大量外企入驻给越南南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练后总结
参考答案
自主学编号27
问题探究:一、1:市场。
2: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二是避开贸易壁垒,迅速占领市场,并可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三是我国地价、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除了劳动力价格低外,还受资源开发、政策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
二1、因为制鞋等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埃塞俄比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因为亚吉铁路与海港相连,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输出,同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3、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区域补贴政策等
目标检测:1.A 2.D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①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发展水平更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国家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A正确。故选A。第2题,由图可知,产业转移的方向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顺序是先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所以②类产业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最可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D正确。故选D。第3题,目前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产业结构及许多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相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从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我国目前为Ⅱ类国家,B正确。故选B。
4.C 5.A 解析:第4题,由于柬埔寨地区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因此该企业应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即纺织服装业,故C正确。第5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且海外园是中国与柬埔寨两国公司共同建立,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首选海外园投资,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故A正确;适应当地文化、利用当地劳动力并不是投资海外园的首要因素,投资当地的其他产业也能够实现,故B、C错误;完善产业链的方法为加强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注重科技发展,因此投资首选海外园并不能完善产业链,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故D错误。故选A。
6D 7C 8A[思路点拨]
9: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自主学编号28
问题探究:一、1: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
2:对转出地的影响: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承接地的影响:促进当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二、1:一是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
二是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一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
三是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政策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
2、一是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3、一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链发展需要相关基础实施的配套完善;
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三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四是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
目标检测:1.A 2.D 解析:第1题,广东、福建虽接近市场,但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人口密集,对环保要求高,因而造成相关产业转移,A对;依据材料信息,陶瓷产业只是发生了转移,并未衰落,可推测国内市场未饱和,B错;广东、福建陶瓷产业的转移,与环保政策和生产成本有关,与广东、福建矿产资源量关系不大,C错;广东、福建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D错。选A。第2题,陶瓷产品体积、重量较大,不宜采用航空运输,A错;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就业,会提高当地劳动力的价格,C错;承接陶瓷产业与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关系不大,B错;陶瓷业的发展,可使当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带动色釉料产业、模具产业的发展,D对。选D。
3.D 4.C 解析:第3题,“移民就业”的实质是东部地区发展相应的产业,吸引西部地区劳动力迁移至东部就业,而“移业就民”的实质是将东部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就近就业。据此分析,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因此D正确。第4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作为产业的迁出地,大量企业的外迁,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可以将生产要素集中在新的工业部门,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东部地区而言,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当地对劳动者就业要求提高,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于东部而言,大量产业西迁,有利于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者第三产业,会使得部分实体经济减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租水平不断增加,据此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5[思路点拨]
[答案] (1)M地区制鞋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自主练编号13
基础落实练:1.D 2.A 解析:第1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部地区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行产业转移,既扩大了市场,又可集中资金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第2题,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警惕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3.B 4.A 解析:第3题,吉尔吉斯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钨、锡、汞等,黄金储量丰富,A错误。吉尔吉斯斯坦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其发展对国际社会依赖甚重,经济基础薄弱,B正确。适龄劳动力人口较多,但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生产成本较低,C错误。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毗邻,南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接壤,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D错误。故选B。第4题,中亚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和邻国之间的交通不完善,因此应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A正确。产业转入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工业,提高农牧矿业产值比重,不利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B错误。产业转入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C错误。吉尔吉斯斯坦技术落后,不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故选A。
5.B 6.B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推力,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6题,产业转入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但不能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7.A 8.B 9.C 解析:第7题,与首钢原址相比,曹妃甸岛水运便利,是优良的深水港,便于产品外运;首钢原址更靠近大城市;曹妃甸虽然地价更低,但与原址相比岛上煤、铁资源较少;河网稠密,降水丰富不是建造钢铁厂的主要优势。B、C、D错误,选A。第8题,首钢搬迁并不能缓解北京市地价上涨情况,B符合题意。第9题,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馆,能实现原有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降低冬奥会训练场馆建设成本,带动体育及旅游业的发展,与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并无太大关联。①③正确,选C。
10.C 11.D 12.A 解析:第10题,据材料可知,边际产业是一个国家已经或将要成为劣势的产业。钢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因此不会向国外转移。微电子工业与汽车制造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我国尚在蓬勃发展阶段,也不会向国外转移。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纺织工业向国外不发达地区转移。C正确,A、B、D错误。第11题,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经济落后,缺乏电力资源,①说法错误;埃塞俄比亚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②说法正确;埃塞俄比亚交通并不发达,③说法错误;埃塞俄比亚政府大力支持,积极与中国合作,具有很大的政策优势,④说法正确,故选D。第12题,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或非洲地区,可以优化我国国内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可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故A正确。
拓展提升练:13解析:第(1)题,石嘴山市能够建成“飞地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应从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去分析,主要立足于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原料与能源、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等核心因素。第(2)题,分析“飞地工业园区”产业转移模式的优势时,应把握好其关键词“转移”,由“转移”可联想到产业移出地和移入地的经济差异,因而“转移”体现的是共赢。围绕“共赢”梳理答题思路,可联想到区域合作、区域交流、区域优势互补、区域产业升级等。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一般从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两个角度作答;而不利影响通常从环境或生态角度作答。
答案:(1)宁夏处于西部内陆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廉价;附近有多条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原料、动力充足;工业基础好,产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好;市场潜力大。
(2)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交流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
(3)利:便于利用东部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工业调整和产业优化;增加就业机会,满足社会需求。
弊: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可能会造成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
14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主要行业有六大类,整体数量少;以低端制造业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第(2)题,该地对外贸易的区位优势主要立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投资环境及政策等条件。地域狭长,海岸线极其漫长,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胡志明市是越南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为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大力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有政策支持;越南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劳动力、地租廉价。第(3)题,大量外企入驻对该国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主要立足于经济效益作答;不利影响主要立足于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作答。
答案:(1)行业结构比较简单;多为低端制造业。
(2)海岸线漫长,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活跃;国家大力支持建设工业园区,政策优势明显;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及土地廉价等。
(3)有利影响: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利于社会稳定;激活区域生产要素,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不利影响:形成对某些行业和市场的垄断,可能会造成大量民族(区域特色)品牌消失;以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可能会加快区域资源消耗;多为高污染产业,可能会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加重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