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4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关 键 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的去括号并化简整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及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1什么是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 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并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加以运用
新课讲授 前置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搭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如果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小组成果展示,由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成果进行演示并解说。成果一:第一个正方形用四个火柴棒拼,第二个之后的正方形都用三根火柴拼成。成果二:每个正方形都用四根火柴棒拼成,从第二个正方形开始每个减去多余的一根火柴棒.成果三:第一个正方形可看成由一根火柴棒加上三根火柴棒构成,之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三根火柴棒. 成果有学生表述,并借助白板演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示例分析 对比三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不同的表达式:结果一:4+3(x-1)结果二:4x-(x-1)结果三:3x+1思考:以上三个式子表示的结果是否相同
类比探究 化简下列各式(1)2(x+8)=2x+16(2)-3(3x+4)=-9x-12(3)-7(7y-5)=-49y+35对比以上式子中括号前符号,括号里的符号以及去括号之后的符号都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 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不改变.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都改变. 由学生自行总结,教师进行完善,强调
反馈练习 例题讲解:化简下列各式:(1)4a-(a-b)=(2)3(2xy-y)-2xy=(3)a+(5a-3b)-(a-2b)=(4)5x-y-2(x-y)=课堂挑战赛: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 (1)3(x+8)=3x+8 (2)6(x+5)=6x+30(3)-(x-6)=-x-6 (4)-a+ b=-(a +b)二.化简下列各式(1)8x-(-3x-5)= (2)(3x-1)-(2-5x)=(3)(-4y+3)-(-5y-2)= (4)3x+1-2(4-x)=三.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_上填上+号或-号(1)a____(-b+c)=a-b+c(2) a____(b-c-d)=a-b+c+d(3)_____(a-b)____(c+d)=c+d-a+b课堂检测(见附带题篇) 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组合作,团队意识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去括号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方法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去括号在整式的加减中的应用书后习题3.6——知识技能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自行总结
板书设计
3.4整式的加减 结果一:4+3(x-1) 去括号的方法: 结果二:4x-(x-1) 是+号,不变号; 结果三:3x+1 是-号,全变号。
教学反思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上除完成课本例题与练习外,还安排了一些紧扣例题的变式题,以评价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通过学生讲解、合作学习、学生板书与学生互相点评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更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3.注意改进的方面课堂习题量很大,学生思考量也不小,因此应格外关注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是否能落到实处。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