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测试卷(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测试卷(Word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7 11: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七上居民与聚落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人口总量减少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向③这种变化时,会产生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过剩 B.教育资源紧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
下图为某年六大洲人口总数及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散点图,结合所学完成4-5题。
4.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6.某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他们的外教老师:“她的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呈海浪般的波状,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可以判断这名外教是( )
A.黄种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棕色人种
7.读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多 B.南半球多,北半球少
C.南半球随纬度增高而增多 D.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最多
8.2020年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日本奥委会准备为巴西的运动员配备翻译,翻译员需要精通巴西的官方语言是( )
A.西班牙语 B.葡萄牙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在A、B、C、D四处中,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的有几处(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0.“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这是对哪一人种的描述?该人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一处?( )
A.白色人种——A B.黑色人种——B C.黄色人种——C D.黑色人种——D
11.美洲大多居民信仰宗教的代表建筑物是( )
《西游记》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读图完成12-13题。
12.“西天取经”取的是哪种宗教的典籍(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3.关于这种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宗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
B.清真寺是该宗教的典型建筑
C.该宗教教徒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
D.目前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4.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15.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欧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开窗甚少。读图青海省碉房景观和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6-18题。
16.下列有关世界人种、语言与宗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
17.碉房的分布形态主要受( )影响。
A.气候 B.地形 C.降水 D.气温
18.读图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
A.高原高山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B.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干燥
C.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
D.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图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四地中( )
A.甲地一一年降水量约1000mm B.丙地——降水均匀
C.乙地一一气温年较差大于20℃ D.丁地——雨热同期
20.乙地气候特征是( )
A.冬冷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夏季 B.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1.与丁地气候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
A.B.C.D.
降水量的大小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据图完成22题。
22.图中民居最常见的地区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23.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亮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光,下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势
“合掌造”村落是日本岐阜县白川乡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屋顶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读“合掌造”图,完成24-25题。
24.“合掌造”村落的建筑结构特点有利于抵御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干旱
25.“合掌造”村落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高温多雨 B.冬季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也很大。下面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 纬度的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图1中可以看出人口稠密区主要为欧洲的 、亚洲 的和 、以及北美洲 和南美洲的东部。
(2)从图2中可以看出,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米以下的 地区(地形类型)。
(3)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的分布比较 。影响其人口分布的原因分别是甲 ;丁 。
27.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纬度的人口分布示意图
图表二:亚、欧、非三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据材料一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中高纬度、中低纬度)的 (地形类型)地区。亚洲北部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地区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是 。
(2)从图表二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 ;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 ,这种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人口问题是 。
28.读下组景观图完成填写内容。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3)我国聚落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省平遥古城和云南省的 。
参考答案:
【解析】
1.人口增长的快与慢是通过人口增长率来衡量,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人口增长最快的是①,此时人口增长达到了顶峰,从①后人口增长速度变慢,故选A。
2.人口增长的快与慢是通过人口增长率来衡量,由图可知,人口总量减少最快的是③段,此时人口负增长达到了最大,故选C。
3.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所示的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劳动力过剩、教育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故选C。
4.由图可以看出,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亚洲,约36亿人口,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大洋洲的人口最少,故选C。
5.由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增长率超过2%,该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欧洲的增长率最低,故选B。
6.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划分为三种人,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由题目可知,这位外教老师是”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呈海浪般的波状,高高的鼻梁,薄薄的嘴唇“,说明这位外教是白种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种;黄种人的头发黑又直,黑种人的嘴唇很厚,棕色人种肤色呈浅棕色,故选B。
7.由图可以看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北极地区有人口分布,故A错误。世界人口中,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人口少,故B错误。南半球随纬度的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少,故C错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最多,人口生存条件优越,故D正确。故选D。
8.巴西属于拉丁美洲国家,历史上,拉丁美洲国家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拉丁美洲居民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其他国家通用西班牙语,根据题意,故选B。
9.读图可得,A位于美国,B位于巴西,C位于西亚,D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中A、B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西亚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D处主要信仰原始宗教。故选B。
10.“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这是对黑种人的描述,主要分布在D非洲的中南部地区;AC处主要是白种人;B处混血种人比重较高。故选D。
11.美洲是一块年轻的大陆,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后来成了欧洲国家的殖民地,随着殖民主义者的进入,他们从欧洲带来当地的文化,如宗教信仰等,欧洲居民以信仰基督教为主,所以导致美洲大多居民也信仰基督教,图中四幅建筑物中,A表示的是佛教的建筑物,B代表的是基督教的教堂,C和D均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故选B。
12.唐僧取经中“西天”是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此“西天取经”取的是佛教,故选C。
13.唐僧取经取的佛经,该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D正确,B、C错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A错误。故选D。
14.基督教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故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佛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说法错误;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发源于西亚,而佛教发源于南亚,B说法错误;欧洲居民大多数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所以欧洲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说法正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D说法错误。故选C。
16.根据人的体质特征,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排名第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7.由题目可知,这些碉房大多依山而建,背风向阳,多用石头垒砌,其分布形态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形态受气候、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小,故选B。
18.由图中气候类型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属于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冬冷夏热,地中海气候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
19.甲地每月降水都大于100毫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故A项错误。丙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均匀,故B项错误。乙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月平均最高气温在20℃以下,气温年较差小于20℃,故C项错误。丁地6、7、8月气温最高,此时降水也最多,雨热同期,故D项正确。A、B、C项表述错误。故选D。
20.乙地各月降水柱高度相差不大,说明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其气温年较差小于20℃,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最热月均温低于20℃,冬暖夏凉,可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C、D项表述错误,故选B。
21.由图可知,丁地最冷月均温大于0℃,小于15℃,位于亚热带,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高温,雨热同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传统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大,利用排水,故B项正确,A项为吊脚楼,位于热带的湿润地区;C项为平顶屋,位于降水少的地区;D项是雪屋,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的地区。故A、C. D项错误,故选B。
22.图中房屋的屋顶为平顶,说明降水少,平顶不利于排水,四周围墙高大,主要起到阻挡风沙的作用,该地应该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A正确,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降水多,屋顶一般不是平顶,BCD错误,故选A。
23.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方太阳高度差异大,昼夜长短差异大,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冬季我国南北景观差异大,纬度位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C正确。地形、海陆位置、地势对南北冬季景观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24.日本是多地震的国国家,合掌造采用木质材料建造,可以有效的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屋顶陡峭,是因为降水多,有利于雨水和积雪的滑落。与泥石流、洪涝和干旱的关系不大。所以根据题意,故选A。
25.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所以“合掌造”屋顶陡峭,呈人字形适应了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多雪的特点,故根据题意C正确,ABD不正确。故选C。
26.(1)中低 沿海 西部 东部 南部(后两个空可以换位置)
(2) 200 平原
(3)稀疏 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解析】
(1)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中低纬度(0-60°)的沿海地带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多为人口稠密区。图1中可以看出:欧洲的西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为人口稠密区。
(2)从图2中可以看出,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的分布比较稀疏。影响其人口分布的原因分别是:甲是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丁是巴西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闷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27.(1) 中低纬度 平原 纬度高、气候寒冷 白种人 阿拉伯语
(2) 非洲 欧洲 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员不足、劳动力短缺等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亚洲北部之所以人口稀少 ,是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A阿拉伯半岛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
(2)由材料二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大洲是欧洲,这种负增长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28.(1)城市 乡村
(2)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B
(3)山西 丽江古城 自然和文化遗产日
(4)印度河 美索不达米亚
【解析】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甲图高楼林立,分布密集,属于城市聚落,乙图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
(2)根据图丙中信息分析可知,A、B、C三处聚落海拔均在100米以下、地形平坦,位于河流沿岸,即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广阔,交通便利。
(3)我国聚落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山西省平遥古城和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宣传保护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