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 6.《张衡传》名师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 6.《张衡传》名师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6 17:48:41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作者:范晔
张衡传
0
第一课时
0
1、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重点)
2、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难点)
学习目标
有一幅对联是这样写的: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个人物呢?
张衡
郭沫若称赞他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
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张衡
郭沫若称赞他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解题
1.文章标题能够给我们提示哪些信息?
本文是一篇关于张衡的人物传记。
2.传记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3.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
善属文( ) 连辟公府( ) 邓骘( )
璇玑( ) 算罔论( ) 傍行( )
河间相( ) 乞骸骨( ) 蟾蜍( )
伺者( ) 逾侈( ) 帷幄( )
zhǔ

zhì
xuán
wǎng
páng
jiān
hái
chán chú

chǐ
wéi
2.郭沫若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那么文中介绍了张衡的哪些方面呢?
(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4.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段):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第二部分(2、3、4段):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第三部分(5、6段):写张衡的政治才干,凸显其廉吏形象。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梳理第一段,特别注意以下知识点:
细部解读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哪些品格和才能?
①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
②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转折)
③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概括叙述)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列举事例)
④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侧写其才之奇)
累召不应 (正写其品之高)
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对你有哪些启示
深度探讨
广泛学习
1
不要骄傲自满
2
从容淡静
3
课时作业
0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ū)  合契(qiè)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帷幄(wéiwò) 蟾蜍(chánchú )



“骸”应为“hái”。
D











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属:动词,连缀。
②遂通五经,贯六艺。
通:动词,通晓。贯:动词,贯通,通晓。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辟:动词征召。 就:动词,就任。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3.翻译以下句子。
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爱和一般的世俗之人往来。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共20张PPT)
69227 374643 17923
遇难 受伤 失踪
汶川地震伤亡人数:
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范晔
结合字音朗读
属(zh ǔ )文 邓骘(zhì )
璇 ( xuán) 机 河间相(xiàng )
驿( yì )站 骸 ( hái ) 骨
篆(zhuàn )文 范晔(yè )
蟾(chán ) 蜍(chú ) 逾侈( chǐ )
文意疏通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①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③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合作探究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候风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传
阳嘉元年,
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时间
名称
质地
雕饰
外形
外部构造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内部机械构造
候风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传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虽一弄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致,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作用
效果
评价
验证
使用
合作探究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
为什么介绍候风地动仪时要详写?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
了解传主
合作探究
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合作探究
概括张衡的可贵品质:
从容淡静 谦虚勤勉 淡泊名利
细心严谨 潜心科研 机智果敢
忧国忧民 不畏权贵 急流勇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东汉张衡《应闲》(共5张PPT)
《张衡传》
基础字词梳理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公车特征拜郎中
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再迁为太史令
再转复为太史令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
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
拜,封官,任命
召见,召聘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指官职调动
指官职调动
指官职调动升迁
字词积累
游于三辅
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
遂通五经,贯六艺
时国王骄奢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大臣辞职,意即使骸骨归葬乡土
受封的土地,此指汉代所封的同姓王国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通假字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
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
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
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
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今异义
退出(共28张PPT)
作者:范晔
张衡传
0
第二课时
0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重点)
2、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难点)
学习目标
解读2至4段
1.学生齐读2至4段,思考: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1
作浑天仪。
2
著《灵宪》《算罔论》。
3
铸造地动仪。
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
2.串译2-4段,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
面、怪、征
虚词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3.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第二段
第四段
4.深度探讨:作者是如何介绍张衡的伟大发明候风地动仪的?请结合第四段做分析。
文本第四段重点介绍了能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
介绍文字虽不足二百,但详尽记述了它的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作者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地动仪的特点。
第一句,点明地动仪的制作时间和名称。
接着“以精铜铸成……覆盖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
往下写道“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
接着记叙一个事件,绝妙地说明“合契若神”的神奇效应,通过对比描写,充分表现出张衡这一发明创造的伟大的科学价值。
段尾,“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一句,说明张衡的创造发明为历史所承认。
总结:
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外,是从地动仪的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分别为:
02
构造
03
功能
04
验证
01
外形
解读5、6段
1.读5、6段,疏通文句,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了解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2.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①《思玄赋》的由来——
“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
“治威严,整法度”、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3.第5、6两段给我们展现了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同时也表现了张衡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张衡小心谨慎、聪明机智、果敢决绝的性格特点,凸显了张衡的忧国忧民的廉吏形象。
(1)张衡初为河间相的时候“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可是当皇帝“问天下所疾恶者”的时候他却“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为河间相三年,就“上书乞骸骨”。张衡的这些行为是否自相矛盾?请谈谈你的观点。
深度探讨
①张衡的这些行为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了官场。他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特别是政治旋涡中的“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因此“常思图身之事”。
当他狠狠地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的官吏当时内心的苦闷,在无力除恶、无法避祸的情况下,只好独善其身。
②张衡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并非表明他软弱,而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
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作《二京赋》是为婉转讽喻,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他就大力铲除奸徒丑类。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正直的真实的张衡。
(2)读名人的传记,要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更要了解名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细心严谨,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3)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①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维。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记叙。
②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4)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点?
①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②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张衡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都属于人物传记,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拓展延伸
共同点
都是按时间顺序,截取重点片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区别
(1)在选材上,《苏武传》着重写他出使匈奴所经历的种种生死艰难的考验,表现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爱国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是截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而《张衡传》是以表现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杰出贡献为主要目的,对其一生只作简要概括。
(2)在表达方式上,《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都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重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而《张衡传》主要是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课时作业
0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1)行:去应荐。
(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3)就:就职,任职。
(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5)应:应职,接受官职。
(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5)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总结下列一词多义
(1)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2)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3)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总结下列句式
(1)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共46张PPT)
张衡传
第四单元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张衡
1.总结学习过的历史传记文章的分类与特点。
  2.了解作者的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3.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120卷
作者简介
后汉书.张衡传
我国史书体例简介:
编年体:《左传》、 《吕览》 、 《资治通鉴》
国别体:《国语》 、 《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传记的一般写法:
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综述先写人名,籍贯,品性……
历史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
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
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
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
色彩。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张衡(78——139)东汉著名
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
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
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
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记里鼓车
指南车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
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
台,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
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
敬仰。”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乘便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
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连辟(bì)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逾侈:过度奢侈。
班固《两都》:班固作的《两都赋》。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下文的“ 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这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德
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
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
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
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
“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 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一段内容小结: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
为人的品行:
淡静:诸葛亮所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质朴、超逸、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求学经历
学识渊博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致思: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
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
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
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玉
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 璇玑”。
浑天仪:一种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在的天球仪。
灵宪算、罔论:《灵宪》,历法书。《算罔论》,算术书。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本段主要介绍了张
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
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
两部分。张衡上通天文,
下穷地理,精于历算,
擅于机械,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
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绘画、诗
赋方面也成绩斐然,难怪郭沫若说:“ 如此全
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的。”
第二自然段小结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再转复为太史令: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第一次由太
史令转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转任太史令。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
徙:迁升,提拔。
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第三段内容小结:“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学问当做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也有人说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员径:即圆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
(顺帝)阳嘉元年,( 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
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枢纽、关键。发,拨动。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
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从来没有这件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
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
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
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
无征:没有应验。
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龟鸟兽之形。
质地
外形
雕饰
第四段内容小结:本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地震陇西”一事用力地证明了候风地动仪的神奇功用。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内部机械构造
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 因上疏陈事”“ 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典宪:典章法制。
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
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治威严:治理严厉。治,治理。
阴知:暗中查知。 政理:政治清明。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治理严厉,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
十二,永和四年卒。
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____ ___
果断正直
______
聪明机智
___  _
果敢决绝
______ ___
政绩卓越
第六段内容小结: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全文六个自然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全文根据怎样的脉络进行刻画。
明确:
第一部分(1)记叙张衡的学业、品德、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同学们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地震陇西
时间
名称
材料
外形
构造
作用
验证
阳嘉元年
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乃知震之所在。
2、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分析讨论
阅读第5、6段请同学们试评价张衡为官方面的特点。
果敢决绝
政绩卓越
聪明机智
1.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重难点探究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奢”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擒”,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文学成就:
“善属文”,作《二京赋》
政治成绩:
为河间相,“称为政理”。
科学成就:
“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科学发明)
(科学著作)
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张衡传



少善属文
通五经,贯六艺
《二京赋》
无骄尚之情
从容淡静
善机巧
《灵宪》 《算罔论》
浑天仪
候风地动仪
治威严、整法度
文学
科学
政治
性情
上疏陈事、讽议左右

课文小结
1.完成课后练习。
2. 课下结合优教通文言知识梳理内容,积累掌握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 可运用优教通本课拓展部分美文供学生阅读。
退出
布置作业(共24张PPT)
后汉书·张衡传
南朝·范晔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张衡,一九五五年全国发行过纪念邮票。一九五六年南阳重修他的坟墓和读书台,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在他的纪念碑上题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题词赞道:“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张衡故居与张衡墓庐
东汉 张衡
(78---139)
全才张衡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被人们称为”科圣“。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文学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风貌、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归田赋》、《思玄赋》、《四愁诗》等30余篇。
艺术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善画神兽。(东汉六大画家:张衡、赵歧、刘褒、蔡鱼、刘旦、杨鲁 。)
地震学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地理学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等。
记里鼓车
指南车
天文学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说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月食是由于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的。
数学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气象学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侯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机械学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字 音
属( )文 连辟( )
逾侈( ) 邓骘( )
璇( )机 算罔论( )
中有都( )柱 傍( )行八道
蟾蜍( ) 帷幄( )
乞骸( )骨
zhǔ
chǐ
zhì
xuán
wǎng

páng
chán chú
wéi wò
hái

阅读课文,检查预习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永元中 安帝 顺帝
阳嘉元年 永和初 永和四年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学习第一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找出第一段的同义词
表示征召、举荐官职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表示不去应召
不行、不就、不应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不少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偏:指任副职的人)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二、表示任命官职的
1、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洗马,官名)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授:给予官职。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授。(《汉书·翟方进传》)
4、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5、任:担负、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三、表示提升官职的
1、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2、陟:提升,提拔。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升:提升。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4、提:提拔。
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北史·魏收传》。名行:名望和德行)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四、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
1、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2、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3、黜: :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4、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5、坐:因犯……罪或错误。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汉书》)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五、表示官职调动的
1、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徙齐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
5、出、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6、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六、兼职,代理的词语
1、兼:同时掌管,兼任职务。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领:兼任。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3、判:古时高官兼低职。
《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4、署、守(shòu)、权:代理、暂时担任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
七、不表职官变动,常与职官结合
1、知:执掌、主持。
子产其将知政矣。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2、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
3、主:掌管;主持。
使之主事而事治。(《孟子·万章》)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 +(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