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信条
富尔格姆(美国)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爱国,后来知道“国”的定义有问题,通常那循循善诱要你爱国的人所定义的“国”,不一定可爱……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的……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纯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
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
……
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
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台湾·龙应台《不相信》
富尔格姆的“信条”
1.有东西大家分享。
2.公平游戏。
3.不打人。
4.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5.收拾好你的一摊子。
6.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7.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8.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9.便后冲洗。
10.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11.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12.每天睡个午觉。
13.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14.要承认奇迹。
15.生命会死亡。
16.记住识字课本里的最大的那个——看。
学习重点
通过品读反思,尝试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倾听别人的发言,同中求补,异中求辨,从而加深我们思维的深度。
学思辨,悟文法,正论反论学论证。
关于展示
展示内容:第四题“品读质疑”部分。
展示要求:
1.组内小展示。
组员分享自己的见解,相同的合并补充,相异的讨论留存,最终总结出有深度的解读留待展示。
2.班级大展示。
随机抽取展示组,展示组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发言权。其他组随时补充或反驳,但不可重复。
品读质疑
最认可的信条 我的理解 认可理由 实例 我的行动
有异议的信条 我的理解 质疑理由 实例 我的行动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作业
把表格中的关键词扩充成一篇400字的小短文,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共25张PPT)
信条
第三单元
1
3
4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5
重难点解析
2
6
课文小结
新课导入
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富尔格姆的信条。
1.了解西方随笔的文体特点,以及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会分析西方随笔的说理思路,理解其内在逻辑性。
3.尝试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表达问题。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本文选自《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本书以纯朴流畅的文字和作者独有的幽默机智来展示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对蕴含于其中的哲理性作了富有价值的探讨。有人评论这本书“寓崇高于纯朴”“触动了一根民族的神经”。
第一段:指出生活中的智慧其实并非十分高深,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幼儿园就学过。先开宗明义,提出文章的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第二段: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加以归纳阐释。
第三段: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在一起。强调人与人要团结,要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文段大意
研读课文
1.一般人认为智慧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但是文章开篇就否认了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富尔格姆告诉人们琐事上的卓识。琐碎的细小的事情上蕴涵着卓越的见识。智慧并不一定就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有时候我们在幼儿园里面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富尔格姆说:“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我在幼儿园就学过。”人们常说真理往往都是朴素的,在琐碎的事情上我们往往会感受到这种朴素的真理。
2.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提示】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3.有东西大家分享,惹了别人就说声对不起,别忘了那个“看”字。
作者为何突出一个“看”字?
【提示】因为在生活中需要自己去观察、体会,观察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改善自己的不足,能更好的认识别人和自己。
4.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要冲洗。
对这一条你有何感受?
【提示】这一点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他讲究卫生,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身体第一,健康是最重要的。你有这个基础条件,你才会注意这些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对自己,无论是工作或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
5.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
作者为何认为这一条重要?
【提示】因为每个人的行为看似与其他的人无关,其实社会就像一张大网,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一个很大的范围。
就像一个事件,比较早的一个事件,马加爵,他与他的同学,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我们看来他的思想境界应该很高。可是,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呢?有这种冲动去杀人呢?因为同学之间的那种攀比而忌妒,他心里产生了很强的忌妒。受到一定的刺激,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平等,在他同学的刺激下,他自己觉得好像什么都不如人,这样他才会有那种冲动,才会去杀人,所以说收拾自己的地摊子,就是自我约束,约束好的自己行为,那警察都不用了。
6.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儿、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儿。
作者为何认为这一条重要?
【提示】在这个竞争强大的世界上能过上这种平衡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起伏的,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7.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哪一条?
【提示】“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
重难点解析
问题探究
1. 《信条》一文的主体部分是一堆看似“无序”的材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行文?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这样写是不是违背文章的结构法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不违背。①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②作者的信条是“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然而作者却从不追求虚无的东西,他追求的是真实自然的生活,所以在说明信条的内容时,就按照上小学时的自然顺序写下来,而没有刻意以意义分类,以性质归类。读来自然真实,朴素健康。
2.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将这些信条与你的生活联系起来,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做到了返朴归真,我想这些信条,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可能在更小的时候都已经学到过了。其实像这些信条,坚持一辈子都是幸福的。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的时候,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每一刻。
【提示】以小喻大,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信条”是人们信守的准则,一般是抽象性的哲理性的语言,这样的文章一般人写起来,容易板起面孔,旁征博引,失之形象。本文所说的信条却是列举幼儿园阿姨的教导,而仔细想来,真是含蕴深广,思想深刻,放之人生长途而皆准。真可谓以小喻大,深入浅出。写法上读起来形式随意,风格散漫,任思想流淌,这些从心灵深处流出的碎片,如话家常,明白如话,却又撞击我们的心灵。
3.本文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课堂小结
退出
本文从自己年幼时学到的朴素的信条谈起,深入探讨人生哲理,阐述了生活、生命的信条其实都在真实的生活中,它们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