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7 08: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课一练
编辑教师:J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快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1949年-1956 年)总路线。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其中的“一化”指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苏联化 C.现代化 D.工业化
3.“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和新兴项目先后投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少的现状。这表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牺牲了农民利益
C.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 D.得到苏联的支持
4.列宁宣称,“社会主义只有一个真正的基础,那就是大工业。”共产党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作用后,为实现这个目标1953中国开始( )
A.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发动文化大革命
C.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5.“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6.下图为“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反映了“一五”计划间( )
A.农业增长速度最快 B.农业产值大幅减少
C.轻工业增长速度最快 D.重工业比重大幅提高
7.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庆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辽宁舰”交接入列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四五年间,我国逐渐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转而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但资本和资源的匮乏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为此,中共中央实行了利用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水平落后的面貌
C.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使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旧中国机械工业大多技术水平落后,且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太原等少数内陆城市。“一五”计划所建的156个项目中,机械工业占24项,其中4项落户洛阳,形成了洛阳工业基地。这反映出洛阳工业基地的建立( )
A.打破了我国原有工业布局 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C.提高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D.加快了洛阳城市化发展
1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D.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议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材料表明这个“新制度”( )
A.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B.主要发挥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C.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5.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在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D.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奋斗。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进行工业化建设,编制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个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这个计划是何时实施的?何时超额完成建设目标的?
(3)列举出两项该计划取得的工业建设的成就。
(4)列举出两项该计划取得的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5)面对建设成就,你有哪些感悟?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 年我国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原料。
——《中国共产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
材料三 苏联由于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的。
——《中央文献选编》第四册
(1)据材料一、二、三,为什么我国编制的一五计划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期间,为加强祖国内地和西南边疆的联系,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什么意义 和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相比,你有怎样的感悟
18.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的颁布结束了哪一文件代替宪法的使命?
(2)这一文件是在1954 年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制定的?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基础是什么?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D
6.D
7.B
8.B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B
16.
(1)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2)1953年;1957年底。
(3)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等。
(4)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武汉长江大桥等。
(5)建设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的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版图更生、艰苦创业。
17.(1)增强国防力量,稳固国家政权;重工业落后,阻碍经济发展;学习苏联经验.加快工业建设
(2)改善边疆地区的交通条件,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国家独立是富强的前提、 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1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