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8 11:5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840年鸦片战争前)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重点: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国家版图的奠定;清朝的统治危机。
难点: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疆域的奠定
授课提纲:
1.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2.统治危机的初显
3.盛衰反思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是清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它上起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定之后,下至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前后持续了100余年。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一、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一)政治专制之盛
1.奏折制度
特点:
迅速、机密
作用: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了解下情;
② 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皇权。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皇帝
官员
2.设立军机处
养心殿
军机处
(一)政治专制之盛
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能、特点及影响。
50

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根本原因:加强君主专制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
特点:简、精、速、密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性质:秉承皇帝旨意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机构。
5

西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二)经济之盛——“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分析清朝时期赋税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将丁税分摊到田赋中,使地赋和丁役合二为一。
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
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③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大兴文字狱 (思想文化专制)
(三)思想专制之盛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巩固专制统治。
②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②阻碍历史的进步,延缓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黄爱平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斩首
斩首
斩首
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分裂叛乱
平定大小合卓
兄弟反清
册封达赖班禅
派遣驻藏大臣
实行金瓶掣签
改土归流
中央直管
(三)疆域之盛
自主探究:康乾时期如何完成疆域的开拓和巩固?
思考:清朝治理边疆的策略有何特点及作用?
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颁布律令等。
作用:①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②增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加速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答案:元朝疆域辽阔,但明朝的疆域又有明显收缩,对东北、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到了清朝才又改变,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1796
清军入关
《尼布楚条约》
设立军机处
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删销焚毁书籍
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
1644
1689
1729
1748
1757
1776
178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0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出版《论法的精神》
1765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打败法国确立世界霸权
合作探究:结合上面的时空坐标,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方面进行中西对比,康雍乾三世是盛世还是危局?
1796
二、统治危机初显
17-18世纪中西方对比
西 方 中 国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勃兴;
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军机处设立,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阶级矛盾尖锐)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急剧膨胀,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八股取士,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想
闭关自守
闭关自守(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政策的原因、影响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1)原因
①(政)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客观原因。
②(经)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原因。
③(思)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
(2)影响
①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封建社会没落;(经)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参考答案:
(1)共同点: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分别说明:
明朝海禁的原因:防范倭寇。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阻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
(2)根本(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小。
(3)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原因之一。
三、盛衰反思——盛世与危机并存
启示:
深化改革,健全制度
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顺应潮流,主动开放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