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线段
【教学目标】
1.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项、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等的概念;
2.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和合分比性质。
3.通过比例性质的教学,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比例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成比例线段及应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我们是如何表示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的呢?(用两个线段的长度之比。)
2.几个定义。
(1)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去度量两条线段a、b,得到它们的长度,我们把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记作或a:b。
线段的比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证明;
b.由于线段的度长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c.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解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d.除了外,。
(2)四条线段a、b、c、d,如果a与b的比等于,那么这四条线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这时,线段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d叫做外项,线段b、c叫做内项。
(3)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两条线段是相等的,即线段a、b、c之间有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比例中项。
例:如果四条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a=12cm,b=10cm,c=6cm,则d=( )。
(通过练习(2)的探究,扩大学生视野,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说明:
(1)一个等积式可以改写成八个比例式(比值各不相同);
(2)对调比例式的内项或外项,比例式仍然成立(比值变了)。
(二)例题讲解。
1.课本例1(见教材)。
2.课本例2(见教材)。
3.补例(选用)已知:
如图5-5,,AB=10cm,AD=2cm,BC=7.2cm,E为BC中点。求EF、BF的长。
(答:0.72cm,2.88cm。)
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图中哪些线段可知长度,并列出关于一个未知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2、3、4、5、6。
【作业布置】
1.已知:x:(x+1)=(1x):3,求x。
2.若=,求。
3.若=,求,。
4.若x 3xy+2y =0,求。
5.已知==求,。
6.已知x:y:z=4:5:7,求,。
7.a:b:c=1:3:5,且a+2bc=8求a、b、c。
8.已知x:y=3:4,x:z=2:3,求x:y:z的值。
9.若,求,。
10.===k,求k的值(两种情况)。
11.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AB=12,AE=6,EC=4,且=。求AD的长。
12.已知1,,2三个数,请你再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不要求解)。
13.操场上有一群学生在玩游戏,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例是3:2,后来又有6名女同学参加进来,此时女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求原来各有多少男生和女生?
【第二课时】
比例线段:比例线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比、比例线段、比例的项、外项、比例中项等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合比性质。2.经历问题情境的引入过程,借助代数推理的方法理解比例线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与小学知识的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在小学学过数的比,比的前项、后项,数所成的比例,比例的项、内项,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概念,比例的有关性质等。
教学重难点 1.比例的基本性质。2.比例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自学内容安排。创设问题情境。(一)回忆小学学过的有关数的比,比的前项、后项等,并能对具体的数学式子进行分辨。如(或1:2=3:6)中各项的定义。(二)学生测量教科书的长与宽,分别用厘米和毫米作单位,计算长与宽的比,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三)学生自学内容,熟悉有关的定义。
【第三课时】
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复习提问:
找学生叙述比例线段中的合比性质。
(二)讲解新课:
在上节课的例1中,我们学过比例式成立,能推出另外一些比例式。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DE,它能使例1中的条件?
(三)探究新知。
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况。
上面的定理可推广成一般形式已知:如图,直线。
另外,根据比例性质,还可得到,即同一比中的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这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会看图,达到根据图做出正确的比例即可,可多找几个同学练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1:已知:如图所示,。
求:BC。(解:让学生来完成。)
注:在列比例式求某线段长时,尽可能将要求的线段写成比例的第一项,以减少错误,如例1可列比例式为: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