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 12.《我有一个梦想》名师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2 12.《我有一个梦想》名师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6 22:49:34

文档简介

我有一个梦想
一、导入
【问题】进入正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出一道问题,请你根据我说的几个词语,说出一个国家的名称。“乔丹、华盛顿、好莱坞、911”----(美国)“TheUnited States”看来同学们对美国非常熟悉。(展示美国的地图)
【问题】但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 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 你认为美国是怎样的社会呢?(生有不同意见,叫两名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这两幅图片为我们展示了黑人在美国的生活条件之艰苦:破旧的冰箱,简陋的居住环境;这两幅则为我们揭示了美国黑人的悲惨境遇:新华社报,2004年7月2日,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子躺在纽约街头;2005年6月10日,一名无家可归的黑人男子在美国东南部的迈阿密南海滩钻进塑料袋里躲避飓风袭击。 我们都知道,美国被很多人描绘成自由的天堂,纽约曼哈顿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也成了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出示自由女神像)但真正的情形如何,美国真的是所有人的天堂吗?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了解一个国家
【问题】通过预习资料,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美国的黑人是从哪来的?(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400余年。直到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决定废除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以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问题】哪位同学又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历史?(几名同学分别介绍美国历史)
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不难看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的生活仍旧惨不忍睹:瘦弱蜷缩的像秃鹫一样的孩子,骨瘦如柴的糟糕的健康状况,白人警察枪杀黑人迫害黑人,黑人任人宰割的命运并一直遭到白人的冷眼和嘲笑等等这一系列的情况便可以总结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状况:
我们看大屏幕:但100多年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低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他曾在南方21个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石阶,对群众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说,希望白人和黑人有一天可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图片展示)
三、走近一位伟人
【问题】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马丁路德金?(提问几名同学)我们来看大屏幕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29年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士学位毕业后,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
1963年8月28日,金率领25万黑人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前召开集会,要求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权利。金在集会上即兴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说。随后在全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一所汽车旅馆里,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终年39岁。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
三、梳理一种文脉
(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下面让我们进入文章,共同感受当时的气氛。
【问题】首先来看大屏幕,这篇演讲辞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针对什么人发
表的?演讲涉及哪些内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此篇是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广场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所发表的以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为要求,以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为目的的演讲辞。
(二)梳理一种文脉
【问题】接着,我们再来思考: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是你,你将从哪
些角度来写梦想?(提问同学回答)
明确:(梦想的内容、怎样实现梦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问题】这是同学们的想法,现在我们现在速读课文3分钟,看看作者是不是和
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和。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学生回答)
明确:梦想是什么?(17-25节)为什么要实现梦想?(1-5节)怎样实现梦想?
(6-16节)(出示大屏幕)
四、品读一种情怀 分三组讨论:
1、找出每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语段,说明喜欢的理由,体味其中包括什么的感情。
2、分析每一部分运用哪些经典的修辞,概括演讲辞哪些特点。
(第一大组:对应第一部分1-5段,第二大组:对应6-16段,第三大组:对应17-32段)
【问题】下面,我们要解决一个重要的也有一些难度的问题:通观全文,大家认
为此篇文章重点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几名学生回答)
(1)第2段:“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的是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2)第5段:“现在是从……现在是把……现在是为……”,作者要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使用排比句式,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坚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3)第20段连用五个“一起”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著、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运用比喻,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我们总结一下演讲词的特征:
内容方面有三性
1、要有针对性 2、要有鼓动性3、要有思想性
语言方面有三多
1.多用整句,2.多用短句,3.多用修辞。
此外、要尊重听众,争取了解和信任,引起感情共鸣。感情要真挚,能感染听众。
五、聆听一次演讲
当前我们正在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家正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请你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说一段话,表明你对未来的展望。谁来谈谈你的看法呢 或者说你自己的梦想又是什么呢?(找几名同学回答)
六、结束语
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我有一个梦想》歌声中结束)
1 / 5《我有一个梦想》名师教学设计
马丁.路德.金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因为演讲是一门艺术,精于此道的人都可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语言艺术大师。现在试图从修辞格这个角度来作分析。⒈气势如虹的排比。演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句法上使用排比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2.重章复沓的反复。3.巧妙自然的比喻(偏正式比喻)。这篇文章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还是比喻,特别是偏正式暗喻。马丁·路德·金是一位饱读《圣经》的牧师,其演讲风格受《圣经》的影响很大。在辞格上,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据统计,共使用了30处左右的比喻,其中绝大多数是偏正式暗喻。
(2)思维发展与提升
这篇演讲词的结构非常严密。逻辑性非常的强,演讲者首先是回顾历史,接着就揭示现状,最后展望未来,在战略上一步步的感染观众。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我有一个梦想》一文主题明确,立意高远、行文流畅、意境优美、结构严谨,再加上作者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讲技巧,将使本文成为一个永恒的经典。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我有一个梦想》是为自由、平等和正义而呐喊的一篇战斗宣言。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课文中所倡导的民主意识、基督教义、非暴力抵抗原则,对于我们十分生疏,应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力求有尽量多的了解,以免费解或误解。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围绕梦想这个关键词,理清思路,探究思考相关内容,即谁的梦想,梦想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梦想等。
2.鉴赏本文大量比喻的运用和气势恢宏的排比的语言艺术特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对于高一的孩子来说,梦想是一个让人动容的词语。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梦想是美好,但是如何实现梦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了解更多伟人的梦想,了解他们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站在这样的角度,引导孩子们怀揣一颗追梦的虔诚来学习本文。
2.本文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除了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之外,作者的情感是丰厚的,是以理性为支撑的,这是这篇演讲辞的精彩之处,更是拥有理想之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富有文采的文字背后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及其含义,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及其思想内涵。
3.鉴赏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艺术魅力。
4.体会本文作为演讲辞具有的感染力、鼓动性。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讲述文体知识,讲解文本切入,讲读重点语段,讲演文本透视,因此,可以说,不管哪种教学法,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拟用于文体知识、学生经过讨论和点拨之后,仍无法理透的文本内容。]
2.谈论法(即问答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拟用于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的突破]
3.课堂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主要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讨论或辩论 ,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累积多人的智慧,生成答案,实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拟用于教学过程中,对重难点的突破]
4.读书指导法: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切换到书本中,对当今一线教师来说,可谓迫在眉睫的。学生掌握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
[拟用于拓展延伸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共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比尔·盖茨、乔布斯、科比等一系列的人名都是响当当的,大家非常熟悉。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国籍——美国。那么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的生活现状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现状做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2.整体感知
(1)明确本文演讲的相关内容。
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
时间: 1963年8月28日
地点: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合: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
(2)通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答案部分(第1段):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16段):
揭露黑人受歧视的现状
讽刺当局空头支票式的许诺
提出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
提醒当局不兑现许诺的后果
明确非暴力斗争的策略
表明坚持斗争,直至胜利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17~26段):表达自己的梦想,并希望平等自由早一天到来。
3.问题探究
(1)请围绕“梦想”,构建思维图示,分析文章内容。
思路解析:这个题目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本文的题目揭示了文章的内容,抓住“梦想”,进一步探究文章的内容。
答案示例:
(2)《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除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外,主要得力于它诗一般的语言。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整篇演讲,新颖贴切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反差强烈的对比、动人心魄的反复、恰到好处的引用,俯拾即是,请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思路解析:本文一系列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该演讲的感染力与表达效果,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答案示例:
恰切的比喻——借喻
本文的比喻,大多是暗喻和借喻。
所谓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
美国黑人的生存现象和他们内心的渴望。尤其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的比喻,其内含之丰富,语意之深刻,富有黑色幽默的特点。流亡者,是被迫离开家乡或者国家的人,而美国黑人,生存在自己的祖国却备受歧视。“空头支票”形象地表现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者利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将一些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描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既富于无穷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令人难忘,回味久远。
多姿的排比
这篇著名的演讲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使用排比的辞格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使表达的内容波澜起伏、气势雄伟,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也显得优美和谐,具有很强的语言张力。
①短语排比。第27自然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会是自由的。”这一句中各分句之间的短语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与信念。通过短语排比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着,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读者与听众的共鸣。
②排比句。如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来表达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采用排比句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界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又如:第5自然段一连使用了六个“现在是……的时候”,前三个表达的是,现在是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说明民权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后三个则把这次示威游行的目的神圣化,是从“荒凉”走向“阳光普照”,是把“流沙”改为“磐石”,增加了这次游行的正义的分量。
③排比段。如第10—13四个排比段既简练生动,又全面周到的提出了黑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应该获得的各种权利,表达了不达斗争目标、不让黑人获得自由、争取到正当权利的目的决不罢休的斩钉截铁的铿锵誓言。
再如第18—25则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开头的排比段,以诗一般的语言和酣畅淋漓的句式,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畅快地、深情地从正面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梦想一定能够成真的坚定信念,以深情的语调、饱满的情怀,抒发了自己对未来种族平等美好前景的憧憬,为最后将演讲推向高潮作好了充分准备。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文字情感充沛,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文采斐然,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强烈的对比
本文在多处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两相并举,爱憎分明,感情十分强烈,给听众(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如“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话,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相对比,充分表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反映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抨击了美国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又如“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视之杯痛饮”“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这两句,分别将“对自由的渴望”和“敌对和仇恨之杯”、“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两两对比,表现了演讲者何等磊落的情怀、何等完善的态度和非暴力的斗争主张。
精妙的反复
此文在辞格的运用上还有一个特点是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表达强烈的情感,使得演讲激情飞扬。如第2自然段的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与前文的“一百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反复强调《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年后,黑人人权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相反每况愈下。再如第5自然段中的运用六个“现在是(非)……的时候”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严正警告,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又如第10-13自然段用了四个“只要……我们就……”反复揭示了美国黑人生存状况,也表现了民权运动的目标及斗争的坚定性。
恰当的引用
这个演讲稿作者以饱蘸深情之笔,除运用以上辞格抒发情感、表达主张外,还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
除以上五种修辞手法运用外,文中还有呼告、对偶等修辞,均为演讲增色不少。
(3)印度甘地曾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马丁·路德·金也主张非暴力斗争的方式,而现实生活中,却又很多的时候是以暴制暴,这两种方式矛盾吗?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本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要解答这道题目,首先要明确的是马丁·路德·金在原文中队其非暴力的阐述,要理解其内涵,然后结合与之相对的“以暴制暴”进行辩证分析。
答案示例:中马丁·路德·金的方式,是“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是理性、和平、团结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了法案,在法律上结束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并让很多白人都参加到斗争当中。以暴制暴,在一定的情境下,也是可以运用的,要结合斗争的对象,性质等具体而论。比如对于恐怖主义,绝不能姑息。这两种方式是不矛盾的。
4.教师小结
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作者以回顾历史为开端,以揭示黑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而作结。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方式:非暴力
策略:
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态度:
坚决、毫不退缩
梦想
如何实现
为什么
是什么
政府的空头支票
黑人堪忧之现状
物质上的贫乏
精神上受歧视
=
美国人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黑人与白人地位平等(政治平等)
拥有正义与自由(权利平等)
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和睦共处(生活平等)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