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7 13: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卷面占3分。书写正确、整洁、美观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1-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yán sù biān sài táo zuì xùn chì
fēi fán yí huò xiōng huái qīng xī
二、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茅屋(máo)    拒绝(jù)    逼迫(pò)    昔日(xī)
B纠缠(chán) 竹笋(sěn) 邀请(yāo) 崛起(jué)
C签订(dīng) 延安(yán) 师范(fàn) 打扰(rǎo)
D妄想(wàng) 租界(zōu) 辉煌(huáng) 火炕(kànɡ)
三、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难以( )怀  左( )右盼  得心( )手 ( )忠报国
热闹非( ) 斩( )截铁 琳琅( )目 ( )不犹豫
1.民族英雄岳飞 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
2.他说话办事 ,从不拖泥带水。
3.市中心的中央大街总是 ,游人川流不息。
四、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效:A.效果,功用;B.仿效;C.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
(1)有志者当效此生( ) (2)宣布无效( ) (3)效忠国家( )
振:A.摇动,挥动;B.振动;C.奋起,振作。
(1)中华不振( ) (2)振臂高呼( ) (3)电磁振荡(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梅兰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卖房度日。梅兰芳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出塞》中表达人们希望早日平定边塞战争,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董大》中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兰芳蓄须》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国家沦丧,梅兰芳作为一个爱国艺术家以故意 的行为保持自己的 ,赞美了他的崇高品质。
七、语文实践。(4分)
亲爱的小朋友,假设你是家住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邮编:110033)的张月,想给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吉成庄5号(邮编:100176)的《5·3天天练》编辑部写一封信,请把下面的信封补充完整。
八、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21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10分)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结合选文内容填空。(4分)
(1)“有志者当效此生”中的“此生”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2)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区别在于其他同学是
,而周恩来则把个人的学习与 联系起来。
2.理解下列句子并填空。(2分)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从“一直”和“默默”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立下大志是经过了 。这时他可能在想: 。
3.“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周恩来才十二三岁,竟能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让校长吃惊。
B.班级里只有周恩来想到了国家,这让校长很感动。
C.周恩来回答的声音又清晰又响亮,让校长精神一振。
4.生活在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不能忘掉祖国(11分)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祖国穷苦的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已 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词。(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分)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生活中总有我们想要写信给他的人。那个人或许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伙伴,或许是和你从未谋面的微信里的朋友,或许是你敬佩的一个人。不管是怎样,你总会想写信给他,倾述一下你的喜悦、烦恼或困惑。
要求:注意书信格式,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严肃 边塞 陶醉 训斥 非凡 疑惑 胸怀 清晰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3分)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难以( 忘 )怀  左( 顾 )右盼  大义( 凛 )然 ( 精 )忠报国
热闹非( 凡 ) 斩( 钉 )截铁 琳琅( 满 )目 ( 毫 )不犹豫
1.民族英雄岳飞 精忠报国 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
2.他说话办事 斩钉截铁 ,从不拖泥带水。
3.市中心的中央大街总是 热闹非凡 ,游人川流不息。
四、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1)B (2)A (3)C (4)C (5)A (6)B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梅兰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2.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示例: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8分)
1.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4.梅兰芳蓄须》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国家沦丧,梅兰芳作为一个爱国艺术家以故意 蓄须 的行为保持自己的 民族气节 ,赞美了他的崇高品质。
七、语文实践。(4分)
八、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列各题。(21分)
(一)1.(1)周恩来 有志气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2)满足自己的需求 民族的振兴
2.认真充分的思考 示例: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3.C
4.示例: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
(二)1.   
2.比如。 文中指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1)因为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4.言之有理即可
九、作文。略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