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1课时
内容 第二章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主备人 集备人
课标 解读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内容比较简单。
教材 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知识内容要求比较简单。教材通过生动典型的图片展示,介绍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的特点及该生态系统独特的生态价值为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实际的调查、观察和思考,认识一个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营养结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直接体验对于学生达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构建鲜活的知识网十分重要,并学会用科学方法完成学习。
学情 分析 学生对草原、森林、河流、海洋等都有所了解,但是当把它们命名为生态系统时,还需要理性的过渡。学生非常喜欢到大自然去看一看,但只是因为好奇和有趣,没有目的性。因此,本节通过有效地组织调查活动,使学生在体验科学调查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储备资源的优势,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 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2、开展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 3、体验科学调查过程,交流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和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认同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通过生动典型的图片展示,介绍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的特点。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实例分析来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来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达成情况。
教 具 学 具 PPT课件 教 法 学 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五分钟特色 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解读自己构建的上一节概念图。 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评价这位同学的概念图,并完善自己的概念图。 通过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体系,掌握上节课的知识。
二、 情境 导入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美丽大森林的视频。 提问:森林中有哪些种类的生物?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视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三、 新课 教学 【环节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课前布置学生任务,分组调查并搜集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的生态系统,组织学生汇报展示。 2、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3、引领学生对调查成果中不同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师:同学们能对我们调查到的不同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吗?分类依据是什么? 4、结合课本内容,完善自己的分类。 5、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如荒漠、农田等。师:这些生态系统属于什么类型?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6、结合课本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 评价设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指的是什么生态系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呢? 各小组依次汇报成果。 对其他小组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不足,进行补充,充分讨论后,举手表决,并发表看法。 生:按是否是自然形成进行分类,如森林、草原等归为一类,花园、农田归为一类。按环境是陆地或水域进行分类等。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善生态系统的分类概念图。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调查和资料搜集,初步了解各种生态系统,理解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调查和交流过程既能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用古诗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使课堂生动活泼。
【环节二】了解当地的生态系统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态系统,现在了解一下我们本地的生态系统,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课前已调查) 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制定的调查方案; 2、针对调查成果进行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3、写出调查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制定调查方案。 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能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看书、交流后进行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并总结提升本学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五、作业 设计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 农田生态系统 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七、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知识内容要求比较简单,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为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打好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