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
时间
2012年9月1日,周三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徐汉兵
教案
第一步:【解读课标】
复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2、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5、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6、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7、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8、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复习重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
复习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知识回眸】:
导入:本章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分析: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请说出物质通常所处的三种状态。
(2)如何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
(3)通过观察温度计,说出温度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指导学生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5)例题:下面是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请在横线上按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排列
物态变化、水循环
(1)请在箭头的旁边填出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气 体
液 体
固 体
强调:
(1)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有什么相似之处?
例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会不会熔化?
(2)汽化的方式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一定沸腾B、在定条件下,90℃的水也可能沸腾C、如果温度太底,水就不蒸发
D、酒精擦在皮肤上感到凉,是由于酒精蒸发放热。
(3)液化和凝华形成的条件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例3、冬季,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有时会在树枝上出现俏丽的雾凇,成为一种美妙的奇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如何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讲解:首先要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据此确定发生了
什么物态变化,再结合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解释.
注意: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经常所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成的小水珠。
例如:冰面上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水烧开时冒的“白气”是水先汽化成水蒸气后又液化成的。人冬天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例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毒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嬉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悠悠地进入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又开始了!
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变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的我和其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风推着我们在天空中飘行,气温更低了,我感到身体重了许多,有的小伙伴甚至变成了漂亮的雪花。当风伯伯再也托不起我时,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
不一会儿我们就降到了地面,给花草树木作了“棉被”。太阳升起来了,我又恢复了原状,流到了小溪里,快乐地顺着小溪到达河流,我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等待着下一次旅行的开始! 文章中的“小水滴”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5)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吸、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因此,物态变化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步【总结提升】
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反馈评价】对学生的“当堂反馈”进行评价
【反思教学】
学案
第一步:【基础诊测】:
1、摄氏温标是在1标准气压下,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C,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C,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农业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之一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_____和_____,同普通的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_____目的。
3、填写下列现象物态变化的名称:(1)严冬之夜玻璃室一侧出现“冰花”______;(2)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 ;(3)夏天冰箱拿出棒冰,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4)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________;(5)铁水浇成铁件_______;(6)雾___________;其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___。
5、0°C的冰拿到0°C的房间,冰______ 熔化。
第二步:【例题赏析】
例1: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为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为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结舌,试回答:(1)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 。
解析:
例2: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
A.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一定升高 D.有可能降低 E.也有可能不变
解析:
第三步:【针对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都属于吸热的是( )
A.熔化、液化 B.汽化、升华 C.凝固、凝华 D.液化、升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C的水凝固成0°C的冰时要放热 B.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液体蒸发时,要向周围散发热量。
3、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当堂反馈】(8-15分钟)相互交换批改
1、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衣服干得快,这是因为有风的地方空气流动______,向
阳处温度_________,使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加快的缘故。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___。
3、只吸热不升温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吱吱”响声并且看到水面冒出“白气”,在此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主要实验器材除烧杯、水、铁架台外,还需要_____、_____、和_______,在观察水的温度时,温度计_________ 离开被测的水。
6、海波的熔点48℃,对48℃的海波加热,温度立即上升,说明海波原来处于______态。
7、在海拨1524米高的泰山极顶,如果用普通锅烧水,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山顶上大气压高,水的沸点低于100°C B.山顶上大气压低,水的沸点高于100°C
C.山顶上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C D.即使延长烧水时间,加大火力,水不会沸腾
8、夏天的清晨,常能在花草上看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升华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9、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钻进人的皮肤 B.水蒸气含的热量比沸水含的热量多
C.水蒸气烫伤的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 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10、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的是为了减慢蒸发 (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入入冰箱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11、一壶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两种并分别加以解释。
12、实验室里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时,它的读数是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若把它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温水中,它的示数是多少?
【学后反思】
同学们,今天的新课学习即将结束,你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还需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呢?不妨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