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8 14: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秋战国教学设计
时代与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夏商西周,下启秦汉,是中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奴隶社会逐步走向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本课内容共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及“百家争鸣”4目内容,概括地梳理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与思想发生变动的基本情况,其中着重突出了对“变法运动”必然性的理解。正文内容淡化了“战争”、“阶级斗争”等内容,强化了“华夏认同”、“变法运动”与“百家争鸣”,这也很好的与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与“增强文化自信尤其是传统文化自信”相契合。
本课我打算在讲授的过程中打破这四目的限制,重新编排教材。
三、教学目标
1.解读地图材料,能说明西周与东周、春秋与战国的时空含义(时空观念);
2.阅读文献史料,能表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产生的重大变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基于历史逻辑,能够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四、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理解变法运动产生的必然性。
六、教学活动
【教学导入】同学们,古代人也好,现代人也罢,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的人都要做出合乎时代的抉择。今天这节课我们以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春秋战国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出示图片:时空坐标,2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是一个争霸兼并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变法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战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变革时代。那么,为什么会时代巨变呢?
一、礼崩乐坏,时代巨变
1、政治角度:
材料:分封制度会走向设计之初的对立面,即在缺乏血缘关系约束的环境下,封国最终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实体,并进一步演变为危害王权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相关性统计分析》《国际政治研究》王日华 漆海霞
Q1:礼崩乐坏的制度原因?(分封制设计的缺陷)
加上周王室的衰微,终于引发了春秋初期的周郑交恶(见教材)。周天子还中了一箭,这一箭射掉了周天子的权威,分封制逐渐瓦解,宗法制也是岌岌可危。(板书)
不仅如此,周王室的衰微给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以可趁之机,趁你病要你命,犬戎势力还以为中华华夏诸国群龙无首呢?随着戎狄势力逐步强盛,并加强了对中原华夏诸国的侵犯。
这时,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齐桓公说:“戎狄财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左传》
当霸主要打着天子的旗号,团结华夏驱逐第戎。
Q:诸侯争霸方式有何变化?
与郑庄公挑战王权不同,“尊王攘夷”成为各诸侯争霸的口号。挑战王权——尊王攘夷,团结华夏诸侯
诸侯争霸的客观影响:
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华夏族的影响》
争霸战争的客观结果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地盘扩大,以及华夏文明的先进性,所以把周边的秦楚也进入了华夏的行列。这样华夏的界限向四周大大推移,民族融合。(华夏族扩大)(板书)少数民族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被动融入了华夏民族。
(过渡)那么各诸侯强大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
2、经济角度:
“(井田制下)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出示井田制漫画图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井田制已经遭到破坏。当时中原各诸侯国很多农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以至于各国井田上长满了野草。
《诗·齐风·甫田》记载:“维莠骄骄”、“维莠桀桀(jie)”,说的是齐国的“甫田”上已经野草丛生(莠:狗尾巴草)。
Q:那为什么农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呢?一方面固然是王室衰微,旧贵族逐渐衰落。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农民或新兴地主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斯,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出现了人工冶铁技术。铁器逐渐成为开垦荒地的利器,新开垦的土地急剧增加,再配上牛耕,那是如虎添翼。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大变革的基础。 (板书)
那么新开垦的土地到底归谁呢?看鲁国如何改变传统。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籍,以丰财也——《左传》”,就是开始实行按亩征税。把公田和私田的区分取消了。谁开垦,土地就归谁?使大批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得到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大力支持。于是其他各国纷纷效仿,井田制度瓦解了。
另外一个方面,各国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赋税,也是为了应付战争和争霸的需要。(板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受官府控制—工商自由)
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贵族逐渐没落,工商业脱离了官府的控制,而成为私人自由的经营了。加上农业的大发展,工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了。
二、百家争鸣,众说纷纭
文化角度
旧时代的衰败已不可挽回,随着周王室的衰微、旧贵族的衰落,他们流落民间,以私人身份教授学术,比如老子孔子(出示图片)
对传统怀有深厚感情的老子深感生不逢时,他劝说孔子:“明智的人生逢于时则竭尽全力发挥才干;生不逢时则隐于山水,回归自然。”
孔子坚信能够拯救礼乐制度,他认为应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礼乐制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良。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克己复礼,恢复礼乐制度”,但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要有所改良。即使如此还是处处碰壁。(简要提到教材中老子孔子的观点)
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没落贵族流落民间,成为百家争鸣中的各家的起源,老百姓有机会接受教育了(高手来自民间),所以士阶层也逐渐扩大了。有来自上层旧贵族的,有来自民间老百姓的)。
到了战国,各派许多思想家对天下大势各抒己见,他们都提出各自的看法,各陈所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造成了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现象。(板书)(简介各派观点,见书)
那么百家的观点有何共通性呢?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辟犹水火,……《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汉书·艺文志》
(在传统社会秩序趋向崩溃之时,都希望以自己的观点匡正社会秩序,达到治世的目的)
小结:这个时代巨变是怎样的?政治,经济,阶级都体现出巨变的趋势,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再来看看当时的社会现实,春秋时期的争霸结果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进入战国,统一趋势愈加明显。
如果说春秋时代灭掉的仅仅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国,那么进入战国,尚未被灭的十几个小国迟早要被灭掉,就连七个大国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被别的强国所灭。在这场争夺中,用战争手段夺取天下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已经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吞并别人,要么被别人所吞并。
然而再来看各家的统一主张,儒家的思想只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幻想,墨家只是小农阶层的一相情愿,道家、阴阳家之类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富国强兵的法家则成为各国君主们的首选对象。
三、列国抉择,天下趋一
材料:战国初年各国为富国强兵,都进行了变法活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出示战国变法全图(在战国七雄中都有变法)
材料:战国变法运动是各国在兼并战争压力下,实现大一统的必然要求。……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强化中央集权成为改革的主题和高潮。
——改编自萧平汉的《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板书)
再回到战国变法全图,简介各国变法:法家先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战国初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在各家中,你认为最有生命危险的是?变法必定得罪既得利益者,旧贵族,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举例说明:吴起,赵武灵王,商鞅)。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只为天下做出自己的抉择。
大家知道,谁才是最后的赢家?(秦国)为什么?
商鞅变法无论是在富国强兵还是在中央集权方面,都最为彻底,因此,秦国当之无愧地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宰。
重点讲解:商鞅变法(超链接史料与内容)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史记·商君列传》
度数已立,而法可修。——《商君书》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史记·商君列传》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记·商君列传》
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商君书》
历史最终就是以法家变法的方式实现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及至始皇,奋六世这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贾谊《过秦论》
所以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变局下,这个抉择是正确的。天下也重归统一了。
四、时代抉择,影响深远
除了秦统一六国之外,这个时代抉择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深远影响呢?
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汇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凡是历史上的大变局也莫不如此。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自汉而后两千年,国家控制方略时有变易,由秦开创的大一统体制则一脉相承。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列国的抉择与这一大一统体制有什么关系呢?(列国的变法运动助推了这一大一统体制的建立)
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基业。在追溯下历史,西周时周天子共主时代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从这个角度上分析,春秋战国是一个传统社会体制趋向崩溃但是新的社会体制尚未建立的时代,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板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