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文化: ?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关键词
张择端
书法
朱熹
元杂剧
关汉卿
苏轼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01·儒学复兴
02·文学艺术
03·科学技术
04·民族文字
目 录
CONTENT
思
01.结合教材内容与探究拓展,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并分析它在当时收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02.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03.分析宋词与元曲繁荣的社会背景的异同?
北宋:程颐程颢(创立)
南宋:朱熹(集大成)
01
儒学复兴
1.1 儒学发展
孔子创立
春秋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
秦朝
继承发展
成为显学
战国
孟子
荀子
吸收佛道
有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一”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
内部问题: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外界挑战: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儒学困境
1.2 理学背景
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
——《二程遗书》卷十八
文章 训诂
异端
韩愈
唐
儒学复兴
宋
张载
1.2 理学背景
北宋:程颐程颢(创立)
南宋:朱熹(集大成)
程朱理学
1.3 程朱理学
材料一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
思考1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的人生观:
三纲五常
理无处不在,蕴含于自然、社会。
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北宋:程颐程颢(创立)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的人生观:
三纲五常
1.3 程朱理学
材料三 物皆有理。穷理格物。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朱文公文集》
如何知道理呢?
方法论
理学的方法论: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朱熹(集大成)
南宋:朱熹(集大成)
材料四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五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六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思考2
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思考2
精神追求
道德修养
自我节制
人性庄严
优秀品格
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
扼杀人性
统治工具
落后思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南宋:朱熹(集大成)
分析它在当时收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思考1
1.4 理学影响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学的人生观:
三纲五常
理学的方法论: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规范人的行为
维护专制统治
吸收佛道思想
适应社会发展
南宋:(后期)宋理宗以二程、朱熹等五人从祀孔庙,
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元朝: (中期)科举考试开始科举,
经书考试重“四书”,单独出题,考试内容
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
标志: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最终确立。
03
科学技术
印 刷 术
雕版印刷成熟
活字印刷发明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 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大量用于军事
指 南 针
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总结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
元郭守敬《授时历》
测定数据世界领先
元王祯《农书》
南北方技术;农业工具
课堂小结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背景回顾
经济
政治
文化
儒学复兴
影响
背景
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
内容
三大发明
三大家
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