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性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Mg-24 Cl-3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查统计 B.分发口罩 C.消毒杀菌 D.测量体温
2.以下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的一些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蒸发结晶 D.浓硫酸稀释
3.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 ℃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 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了改变
4.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人们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举措不当的是( )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居民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
C. 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 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植物油、油水 C.冰、冰水 D.乙醇、碘酒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7.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H2O
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B.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8. 2017年1月26日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了成功获取金属氢的报告。金属氢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9. 近段时间,我国某些地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而有些不法分子常售出不新鲜的猪肉来坑害消费者。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地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6.6 >6.7
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0.元素周期表是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期表中的格,下面图获取的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11.学习化学时会遇到很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相等
12.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奎宁碱分子含有一个氧分子
B.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 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氧化物
D. 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13.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1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含有氢离子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5.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中混有CO2 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B 除去Fe粉的CuO 加适量盐酸,过滤
C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过滤
D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16.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加水 B .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
17.(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铵根离子 _____; ②3个铁离子 _____;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____.
(2)下列物质:①熟石灰 ②干冰 ③硫酸铜 ④氢氧化铝 ⑤ 一氧化碳五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___ ;②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___; ③ 导致煤气中毒的是 ___;
18.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 滨州河务局联合滨城、滨开河务局、滨州供水分局在城区繁华地段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节约保护水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新滨州。
(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多姿多彩,水孕育了万物生灵,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 ______ 提供的能量(填序号)。
A.地球自转; B.太阳照射; C.海洋潮汐; D.植物生长
(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取趵突泉水进行探究实验,用滴管取2滴过滤后的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该实验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稀盐酸可以除铁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处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
(3)我们常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______ 功能,用汽油洗油污属_____ 现象。
2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1)①处元素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③处元素和④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表示如表中序号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m=_______,该原子易 (填“得”或“失”)电子。
21.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与煤、 ______ 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 .
②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 (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______ (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2.如图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______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A、B两处微粒符号依次是 ,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图3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23.(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 A 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并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
24.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 。
四、计算题
25.25.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 称取3g铁屑,缓慢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直到过量(假设除铁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铁制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终结果保留到0.1%);
(2)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