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这些复杂的机器或简单的用具都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第一课时)活动11.1 拔图钉问题1:木板上钉了一只图钉,你能用手把他拔出来吗?你可以用那些方法将图钉拔出来?说说看。问题2:螺丝刀撬图钉时做什么运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工具吗?生活中有许多任务都是用类似的方法来完成的。还有用剪刀剪东西、用撬棒撬石头等认识杠杆总结归纳: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有力的作用绕一固定点转动硬棒杠杆: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
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在物理学中思考:现实生活还有哪些杠杆的实例呢?还有羊角锤、镊子、筷子等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的五要素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使杠杆转动的
效果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系呢?力臂的作法1.找出支点O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
叫做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出垂直符号
用大括号标出动力臂的长度l1、阻力臂的长度l2。F2F1动力臂L1阻力臂L2O力臂的作法支点O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1.找支点2.作力的作用线3.作力臂杠杆示意图的作法●O●●F1F2∟l1∟l2杠杆示意图的作法l1F1l2F2o∟∟杠杆示意图的作法l1F1l2F2O∟∟杠杆示意图的作法杠杆示意图的作法F1OOF1F2F2l1l2l2l1∟∟∟∟如图所示,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动力 F1的力臂l1 ,在图中作出阻力F2的力臂l2以及动力F1的示意图。 F2●OF1l2l1●●∟ ∟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想解决的问题?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的一根硬棒支 点(o):动 力(F1):阻 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 杆力臂
作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首先找到支点的位置其次画出力线从支点向力线作出垂线段作业设计A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e)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B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e)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C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ABC组预习思考: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杠杆平衡是什么意思?试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 修改说明1、将所有原图中表示力臂的虚线改成了实线,力的延长线仍用原来的虚线。
2、增加了板书设计。课题:一、杠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教材分析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其他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滑轮和轮轴实质上都是杠杆的变形。因此,杠杆这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如做个拔钉子的小实验。可备些钳子、羊角锤之类的工具,在体验中学习杠杆知识。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认识,以及概念、规律的应用这样三个学习过程,贯穿着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要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杠杆现象都非常熟悉,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
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装置或一幅图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能在一幅给出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图上准确画出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4)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对杠杆进行分类,知道人们为什么要使用杠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3)结合介绍我国古代在杠杆上的应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杠杆,能将生活中实物转化为杠杆模型;力臂的概念及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力臂概念及画法,应用杠杆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通过自我探究——概念归纳——猜想假设——实际验证等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既体现概念学习的理念,又体现科学猜想、验证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
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铁丝等;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题
引
入
(讲)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他的豪言壮语能实现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物理学习。
板书课题
思考、猜想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
课
教
学
1、杠杆概念
(出示)钉有图钉的木块。问:
(问题1)你有哪些方法能将图钉拔出来?说说看。
(问题2)试一试: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图钉拔出?你从以下工具中选择了什么帮助你完成的?(提供工具有:螺丝刀、垫木、老虎钳、羊角锤。)
(问题3)螺丝刀撬螺丝时做什么运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工具吗?
(PPT演示)用起子起瓶盖、跷跷板、剪刀剪东西、撬棒撬石头等。
总结出杠杆概念
2、杠杆五要素
(问题4)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使杠杆发生转动,这种效果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呢?
动手做一做:用直尺撬书本 让学生感受、总结
学生自学课文P31-5自然段内容讨论回答:
①动力、阻力方向相同吗?相对于支点的转动方向一致吗?
②你对“力的作用线”是如何认识的?“力臂”与数学中学习过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有何关系?
③你能画出以下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吗?试试看。
(讲)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很多用具是杠杆,如撬钉锤、瓶起子、扳手、筷子等等,你还能能列举出一些吗?能不能作出它们的杠杆示意图?
(示例)试作出撬石头时的杠杆示意图(黑板上画或PPT展示)
(强调)作图时突出三点: 虚线、垂足、大括号。
学生思考交流
用螺丝刀将图钉“撬”出。
参与分析并讨论。
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
自学、思考、领悟
练习画力臂
思考、列举
观察、学习如何从实物中抽象出杠杆并画出杠杆示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手脑并用培养能力
通过列举实物构建认知图式,逐步构建杠杆模型。
认识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
理解力臂概念
教给方法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
固
提
高
(练习1)请画出起瓶盖和钉锤撬铁钉力臂的示意图
(练习2)请作出课本P5图11-6中(b)、(c)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学生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突破难点
本课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哪些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使学生能理清知识脉络,增强探究新知的学习动力
作业设计
A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e)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B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e)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C组:作出课本P5图11-6中(c)、(d)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ABC组预习思考:利用杠杆时动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杠杆平衡是什么意思?试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
分层要求
异步达标
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一、什么是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杠杆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三、作杠杆示意图
杠杆第一课时学案
一、认识杠杆
【议一议】
你有哪些方法能将图中图钉拔出来?说说看。
【试一试】
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图钉拔出?你从图中选择了什么工具帮助你完成的?
【想一想】
⑴螺丝刀撬螺丝时做什么运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工具吗?
⑵你能说出物理学中杠杆的特点吗?说说看。
杠杆概念:
二、杠杆五要素
【议一议】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使杠杆发生转动,这种效果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呢?
可能的因素有:
【自学、提高】
自学课文P31-5自然段内容讨论回答:
①动力、阻力方向相同吗?相对于支点的转动方向一致吗?
②你对“力的作用线”是如何认识的?“力臂”与数学中学习过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有何关系?
三、学以致用
【动手作、你能行】
1、你能画出以下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吗?试试看。
2、试在右图中作出撬石头时的杠杆示意图(即作出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友情提示】
作图时突出三点: 虚线、垂足、大括号!
3、请画出起瓶盖和钉锤撬铁钉力臂的示意图
4、请作出课本P5图11-6中(b)、(c)杠杆力臂的示意图
四、反思提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想解决的问题?